课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8-11 09:55:54

课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

了解义庆的《世说新语》。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2、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

⑴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

惠曰禽诣为应。

⑵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⑶反复熟读。

设计意思:这是小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因此把文章读正确是学习的重点。

三、理解文意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⑴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⑵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⑶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⑷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⑸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⑹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

以上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学生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拓展阅读

1、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一、说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是一篇精读。本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少年时代的一件事,魏校长提出“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周生的回答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少年的他有这样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是因为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都无处说理,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二、说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胸怀、疑惑、训斥、屈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深入地体会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习的远大理想。

三、说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立志的原因。

四、说法。

有多法,但无定法”,科合理的方法能使事半功倍,达到的和谐统一,在本中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法进行,从而让生感受少年*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习的远大理想。

五、说过程。

(一)创情境,导激趣。

1.以谈论自己成长中的故事为题,引入少年*的成长故事,揭示题,板书题。

2.指导题中的“崛”字。通过查字典理解“崛起”及“崛”的意思。

(二)初读,整体感知

生读,边读边思考:本围绕着少年*写了哪几件事?并找出相关段落。引导生以“地点、人物、事件”为线索进行概括,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理清结构,明确:本围绕着少年*写了三件事。

2.*来到沈阳,与伯父的对话。(10—14)

3.*在租界里亲眼目睹妇女受人欺凌却无处说理。(15—17)

【这一环节的置,让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把握结构,理清思路】

(三)精读,感受少年*博大*怀和远大的志向。

共四个部分来

1.第一部分,引导生体会一个十二三岁的孩的抱负和胸怀。“有位同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到“那位同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什么而读书?”同们各有想法,而这位同的回答却让魏校长为一振。时,引导生抓住“所有所思”“坚定”这些词语,试想这位生的回答绝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在此前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了远大志向,他的志向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推想一下*一个人在沉思什么,让生谈一谈或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少年*的内心世界。

2.的第二部分,用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引导生体会。如,在读*与伯父的对话时,“那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能去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体会*对这些事情的关注和思考。

3.第三部分,*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是他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个远大志向的直接导火索,这件事不但使他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而且引发了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渐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时,可以引导生边读边想象中的情景。如,让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再让生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还可以让生结合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体会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社会现实,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体会*当时的心理感受。

4.引导生在对比中理解,思考*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使生体会到,为家父、明理、为光耀门楣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在

这样的对比中,使生感受到少年*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生谈谈哪些部分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畅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可以让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认识,升华情感。(通过交流,让生明白,人不能仅为自己活着,应该活得更有意义,引导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生今后的习明确远大的方向。)

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伯父、模范、巡警、惩处、抱负、胸怀、喝彩、帝国主义、灯红酒绿、热闹非凡、风和日丽、耀武扬威、左顾右盼、得意洋洋、、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能与同合作朗读的对话部分。

3、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习的目标。

4、开展一次综合性活动,了解别人是怎样成长的。

重点难点

1、理解*小时侯是怎样产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念头的。

2、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习的目标。

前准备

1、搜集有关***生平的资料。

2、搜集反映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资料。

3、多媒体件。

3

第一

一、了解***生平的事迹

1、出示***的照片,请同根据前搜集的资料介绍***的生平及主要事迹。师根据生的介绍作适当补充。

2、***能为共和国的缔造和成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立下卓著的功勋,是和他少年时代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从小就心系民族振兴,立下从危难中拯救国家的远大志向,刻苦习。

二、提示题,范读

1、今天我们习的,就是讲***少年立志的故事。(板书题)

2、释题:中华崛起兴起(先由生试说,师补充)

三、初读习字词

1、生练习读,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自生字,读准字音。

3、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词典,联系生活实际等办法初步了解词语的意思。

四、通读,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朗读

2、了解中讲了少年*的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练习写字,掌握字型

1、生说说每个生字要注意的地方,师做示范和指点。

2、生练习写字。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

2、抄写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二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

2、说说写了哪几件事。

二、分段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1、第一部分

(1)让生读这一部分,想想*的语言和心里想的几个问题应该怎样读。

(2)同座位的生练习分角色朗读

2、第二部分

(1)仔细阅读这一部分,想象当时的情景。

想一想当时这位妇女、中国巡警、那个大个洋人以及周围的中国人都会说些什么?(生分小组说一说,把当时的情景表演一下。)再让生说一说“中华不振”的含义。

(2)联系全的内容,想想*一个人沉思是都在想些什么,并把想到的写下来。

3、习分角色朗读

(1)练习分角色朗读

(2)进行现场表演,让生进一步体会*的远大志向。

(3)分析一下少年*的读书目的与其他生读书目的到底有什么不同。

(4)再读,说说作者为什么写*的读书志向前先写了同们的回答,为什么具体写了魏校长在听到*的回答后的反映。

4、第四部分。

齐度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联系全深入思考

1、是*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2、中的三件事间是什么关系,章又是怎样把三件事连在一起的。

四、积累词语

找出中的四字词,读一读含有这些词语的句,然后写一写。

第三

一、拓展阅读,理解诗意

1、件出示*“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手迹的图片。

2、生自由读“阅读链接”中的短

3、师提供诗的注释,生试说诗意。

4、联系内容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二、自主习,小组交流

1、自拟题目,把自己阅读和“阅读链接”中的材料所想到的,写下来。

2、小组内交流小习作。

三、布置综合性

1、我们已经了解了总理小时侯的故事,让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更多人的成长故事吧‘

2、分小组,说说你想了解哪些人成长的故事。

中华不振沉思振兴中华

(疑惑不解)(理想、抱负、目标)

3、春潮

材简析:

《春潮》是作家冯德英的作品,描写了早春时节,江水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表现了春水充满生机的热情,给人以生命的力量。本质兼美,适合细细品读。

重要重视朗读,在反复朗读中,让生感受春水是多么的生气勃勃,多么的博大恢弘。理解内容,激发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知识目标:

会本生字新词,理解新词。

理解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懂得春水充满生机的热情,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培养会结合重点词语和句,理解的方法

培养生朗读的能力,会在小组合作

情感目标:

生感受春水是多么的生气勃勃,多么的博大恢弘。理解内容,激发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了解表达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章中的情感。

能用自己的话会清楚、有条理地表达对章的理解。

投影仪、录音机

第一

,理解内容

一、导

们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发现了吗,说给大家听好吗?

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要到这北方的二月去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板书:春潮)

二、初读

1、自读:注意字音、字形,看看在这个季节里,写了什么?

2、分组读,说一说,通过读你都知道了什么?

3、指名读,集体纠正读音。

4、回答问题:描写是什么?

师随机板书:春潮

三、细读

(一)习2、3段

1、听录音读

想一想,作者站在江边,看到春潮是什么样的??

2、交流:指名回答,用的词语概括地说说它是什么样的?(不可抗拒)

3、重点读读第朗读2、3段,边听边画出重点的词语和句,哪些地方表现了春潮的“不可抗拒”?

“快去看呀,大江复活了,她扯着我的衣襟……”指导生结合具体的句、词语说说为什么?

4、小组交流

5、全班朗读

(二)拓展想像,体会

1、请同们闭上眼睛,看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师放的录音,师配乐吟诵

2、交流自己看到的景象

3、播放录象,你看到的画面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如果此时此刻,就站在江边,你想说些什么?

4、美读第3段。

(三)朗读全:读了这篇章,你有什么感受?

1、组交流:为什么春潮是不可抗拒的?

2、面对春潮的力量,你想对大自然说些什么?

写写自己想像春潮的景象。

不可抗拒

生机勃勃

顽强的生命力

后札记:

第二

复习习生字词

一、回顾内容,说说那一句话能概括春潮的样

生联系各抒己见。

二、复习内容:

1、作业交流:面对春潮的力量,你想对大自然说些什么?

写写自己想像春潮的景象。

2、有感情地朗读

3、体会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的句,结合2、3段的有关句谈谈说说。

三、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括段意。

四、写生字:

生自生字。

交流重点字:衰竭

作业置:

摘抄表现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的句

摘抄优美的词语:选择一个造句。

衰竭

后札记:

4、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一、理念

以“会关心”为主题,在中力求打破科界限,让生在情景中打动心灵,在阅读中生成感受,在活动中诠释行为,提升感受。在实践延续中积极体验,付诸行动。让生懂得“落后就要*”的道理,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是本目的所在。

二、目标

1、通过读故事、诵名人名言、开展模拟小比赛活动等方式,缅怀**先烈,懂得“落后就要*”的道理,树立奋发图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爱国志向。

2、引导生思考如何把爱国情感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明确自己的责任。

三、重难点

通过习,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为自己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成材划。

四、前准备

PPT件、录象片断、模拟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纸板7块、名言小卡片、搜集有关我国诚信危机、环境危机、恶习危机、育危机、健康危机、科技危机、化危机的资料和言论。

五、流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

播放《你是这样的人》乐曲,边看有关周总理工作的图片师边深情朗诵:

在这里

我要歌颂一个人

歌颂智慧和精力

歌颂马蹄莲的纯洁和质朴

在民族迷失了道路的地方

他以一个微笑

解开了人民的疑惑

他以神奇的魅力征服过所有的人

他以**家的力量和战士的热情

使贫困的土地上开满了花朵

他的心脏和脉搏

在人民的躯体里从没有停止过跳动

他就是把毕生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一代伟人,我们人生的楷模——*总理。周总理从小志气高,在他12岁时就许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板书题: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下面请同们把书翻到30页,读读链接桥里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师生交流)

[意图:用抒情的赞美诗和生动的故事让一代伟人周总理自然地走进生心田,使生初步懂得一个人从小要有远大志向,树立报效祖国的理想。情景导入和故事的阅读方式符合生的心理特征。]

1、件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图

师:同们,整理好衣服,佩戴好红领巾,请肃立!请向一切为了争取民族和人民的自由幸福而牺牲的英雄们深深鞠躬!

2、师:如果在纪念碑上开辟一小块缅怀者留言板,你会在上面写什么?

发小纸片,生各自书写。

实物投影展示其中的部分留言。

3、小比赛,每组一个模拟纪念碑的纸板,3分钟内,看哪组在上面写出的中华英烈名字最多,写得最工整。

意图:很多时候,活动的育方式远甚于苦口婆心的劝告。比赛活动更能激发生的习热情,满足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三)了解“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实质涵义,习榜样的实际行动

1、师:同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历来是一面旗帜,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人成就伟大事业和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振兴祖国为己任,他们身上具有的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真诚的爱和责任让人感动。现在,让我们走近,了解有关他们的故事。

2、师:请同们把书翻到26页,读读“广角镜”里面的三个故事,看看主人公是怎么做的?

大屏幕出示《闻鸡起舞》本,指名读

师生交流:故事里祖逖怎么做?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小结:祖逖等一代又一代热血士为了祖国的安定繁荣,闻鸡起舞,精忠报国。

3、出示《人民科家的忠诚》本,指名读

师生交流:故事讲了什么?钱森为新中国国防事业作出了哪些历史性的贡献?

出示并齐读钱森的话:“外国人能造,中国人同样能造。”

师小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钱森等老一辈科家为了祖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

4、默读中故事《童弟周:生命的追问》,交流感想。

划出童弟周说的话,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的最大愿望是让中国快些富强起来!现在中国看到了希望,我得赶快回国去!

师小结: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一种义务,一种光荣。

5、六人小组故事会:介绍自己最敬仰的爱国志士和**先辈,说说他们对自己的影响。

生上台说,对说得好的同奖励名言名句小卡片

意图:感人的故事往往最能打动孩的心灵。读英雄故事,讲英雄故事这些直观、形象的育形式,符合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祖逖、钱森、童第周都是关心国家命运、先天下忧而忧的典范,选用他们的故事,能促进生对“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含义的理解。]

1、刚才有几位同得到了老师的小卡片,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和大家共同来分享。

指名说句和意思,逐句理解。(出示句和注释)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宋.朱熹)

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宋.范仲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雄于地球,

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

2、师:这几句爱国的至理名言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请同们多读几遍,认真背一背,记一记。

生自由背诵——指名生背诵

[意图:名言名句是我们中国化的瑰宝。通读诵读材“积累园”及补充的名言名句,能够帮助生深化主题认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我们的责任!

1、播放八国联军侵华,香港岛被迫割让给英国后又于1997年顺利回归的录象片段。

师生交流:帝国主义列强为什么敢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为什么香港岛曾经被迫割让给英国?为什么又能于1997年顺利回归祖国?说说你所知道的原因。出示并引读:

——: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告诉我们

——:落后就要*。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开拓未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这是历史的重任,先烈的遗志,我们的责任。今天,我们需要努力的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2、师:在这和平安宁的时代,振兴祖国的内容和任务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请说说你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吧。(点名生谈看法)

3、小组合作

请同们在习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在黑板的指定圈内写下自己的感悟。

4、师介绍我国今天在国际上的地位、恳切陈述我们面临的种种危机:诚信危机、环境危机、恶习危机、战争危机、育危机、健康危机、科技危机、化危机等等。

5、听了老师的介绍,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6、同们谈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马上行动起来,为自己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成材划,写在一张白纸上。

(六)总结

们,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振兴中华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孙的责任,我们理所当然要尽自己所能,刻苦习、储备知识和能量,为了祖国的明天、也为了自己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意图:故事、名言只能让生懂得“落后*,从小立志报国”的道理,行动才是目的地。引导生如何把爱国情感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明确自己的责任。让道德育真正进入生的头脑,生的心灵。]

点击查看更多课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51692.html

热门阅读

  1. 在运动用品公司的实习总结报告
  2. 鲁迅乡土小说文本对话论略论文
  3. 搞笑的国庆节祝福语短句
  4. 201年小学开学典礼演讲稿
  5. 监狱办公室工作总结
  6. 小孩生日祝福语简短精辟
  7. 此鸟亦如雁随行随笔
  8. 历史教师自荐信范文
  9. 有关写春节的诗句大全
  10. 八十天环游地球的读后感范文
  11. 手和脑读后感
  12. 2016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13. 开学第一天祝福语大全
  14. 五一节小学生作文300字
  15. 红军长征故事:扛起指导员的枪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