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徽省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真题】
以“那段____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55分)(卷面书写5分)
【提示】
1.请从“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考生们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解析及写作要点】
安徽中考作文继2007年的“我们的心近了”、2008年的“我在______中得到快乐”、2009年的“师生之间”、2010年的“不会变的是______ ”和2011年的“在我们这个年龄”、2012的“ ______在其中”之后,今年的作文题目打破遵循“全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两年一循环的规律,出人意料,还采用了半命题作文题。不难看出,近七年来,安徽省中考作文命题者对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情有独钟,这种命题形式有效地遏制了考场作文的宿构和套作现象,考查了考生的审题思维能力。
从内容上看,今年的作文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材的内容十分广泛,又有限制。这道半命题作文没有提供任何提示语,要求补题的词语是命题者提供的 “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要求考生从中任意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题目所给出的词语“日子”,简洁易懂,审题的难度不大,但如果考生脱离自身生活选材,难免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题目的核心词“日子”,决定了选材的内容要注重日常学习成长生活中的细节,要有考生自己的情感体验,要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行文中“自我”的缺失,文题的大而空,是导致文章内容失真、虚假的重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道半命题有意识地避免这样的问题,引导着考生从小处入手,从自身角度去思考写作内容。
这道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构思:
1.那段日子,让我很“烦心”。我们是懵懵懂懂的青少年,有些自负,有些不着边际,在家长和老师的眼里我们是不懂事的孩子。可是我们这些孩子的内心又有多少能被家长知晓。这个作文需要搜索自己经历中的一件记忆犹新的事情,详细叙述,细腻描写,展现自己的成长感悟。
2.那段日子,让我很“温暖”。 那段日子,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春暖花开是自然现象,此时冬季淡去,春意盎然,有着新生命的气息,给人以蓬勃向上之感。但“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绝不是指四季中的春天,而是要写给自己生命中带来温暖的一件事。这件事的瞬间感受就是从阴霾中走出来,豁然开朗,拂去尘埃,绽放灿烂的笑容,走向美好的未来。
3.那段日子,让我很“孤单”。那段日子,你们不理解我。触景生情,睹物思人,这是一贯的写作开头,可是这个题目写起来一定是要由眼前的情景引发的,就是曾经有过类似的事情,产生了误解或不愉快,把自己封闭起来,在换位的处境中冰释前嫌,幡然醒悟,走出此境;写作时,心理描写、场面描写是这篇作文的精彩之处。
4.那段日子,让我很“自由”。那段日子,我很自由。腼腆的孩子内心也有很多对自由渴望,比如你可以主动接近别人,可以在老师面前无拘无束的说话,可以看看你喜欢的书、电视、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运动……可以能够落落大方,没有任何矛盾的心理折磨着自己,可以在任何场合,说出自己想说的话……那段日子,是无比的自由,自信的热血流遍了全身,让自己在那段自由的日子里昂首挺胸,幸福在心头。
那段自由的日子
在那段自由的日子。
风声,雨声,读书声。
我轻轻擦拭寂静书架,细细品味着那些给我正能量的文字,慢慢领略着那些千古风流人物的灵魂,给自己的精神吸取正能量,给我的心灵留出了一片恬静的自由空间……
那段日子,我给心灵留出一片自由空间,去感受。我打开书,双手轻翻着洁白的纸张,仿佛已经穿越了数千年的光阴。那是一处崇山峻岭之地,一行人正在享受着流觞曲水的雅趣,其中一位正列坐其次,提笔记录着这兰亭美景,只见他下笔如行云流水,笔墨似轻云之蔽月。他,就是书圣王羲之,他用自己旷达的心怀和流畅的笔墨书写下了千古名篇;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令人敬仰的书圣选择了称病弃官,给自己自由的心灵留出了一片静谧的空间,那里,清流如绸带映衬左右。
那段日子,我给心灵留出一片自由空间,去感触。翻开书,双手摩挲着光滑的纸张,仿佛已经跨越了千许年的岁月。那里一片十余亩的田地,有一位隐士正在采菊耕田,只见他一边挥动着手中的锄头,一边欣赏着“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景致。他,就是“归园田居”的五柳先生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面对黑暗的*生活, 他毅然离开,弃官归隐,过着安贫乐道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给自己自由的心灵留出了一片安逸的空间,那里,盛开着纯洁的野菊花。
那段日子,我给心灵留出一片自由空间,去感慨。展开书,双手抚摸着如玉的纸张,仿佛已经横越了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那是暗流涌动的汨罗江,有一位白鬓长须的老者在昂首凝视着正前方。他,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矢志不渝的屈原用自己的生命去追求不灭的真理; “身既死兮神似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用自己的坚贞与执着给自己自由的心灵留出了一片广阔的空间,那里,燃烧着永不熄灭的灵魂。
那段自由的日子,我轻轻擦拭着寂静的书架,细细品味着那些给予我无限正能量的文字,慢慢领略着那些千古风流人物的灵魂,给自己的精神吸取能量,给自由的心灵留出了一片恬静的空间……在自由的日子里,我留出了一片空间给自己那颗自由的心灵。
1.想象丰富,文情并茂。本文选取书圣王羲之、五柳先生陶渊明、爱国诗人屈原三个极具个性代表的历史人物,将人物自我的认识与本文的中心“自由的心灵留出一片空间”寓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中。文章一开始就展示了三幅旷远的画面,想象丰富,文情并茂,引人入胜。2.结构合理,首尾呼应。文章开头由景物描写转入下文对往事的回忆,结尾又与文章开头相呼应,并且照应题目,结构紧凑而又自然;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文章内容新颖,颇具匠心,结构合理,流畅连贯。内容充实,名句、典故信手拈来,自然通达,极富功底。
那段温暖的日子
漫步在记忆的长河边,看随着流水缓缓而下的瓣瓣落花,或红,或粉,或白,漂转而下。轻拈一片,便有温暖的往事飞舞在心间。
春日的温暖
春日乡野,特别是我们村,四周无遮无拦,一马平川,风来时怎样,去时仍怎样。它扭动着透明博大的身姿扑面而来,吹散了我心头弥漫的点点寒意。放学后我喜欢一人于乡野听风,这是我独特的享受。我闭上眼睛,世界一下子陌生了。我听到风与每个生物打招呼,像多年不见的朋友,互致问候。风驱赶着我脑中少年的忧伤,它低语,诉说着某个故事,很遥远,然而直达我的心灵。我在风中画—个名字,风不会泄露少年的秘密,或许它可以把这信息捎去。风在他的面庞上嬉戏。我与风是一对老朋友了。风知道我听到了什么,我借着温暖的风听到了麦子成熟的声音,他还听到了麦子们的窃窃私语。我甚至听出了一只布谷的心思,麦黄草枯,因何不归?那段日子真温暖呀!
秋日的温暖
在九年级上学期,冲锋陷阵的深秋的日子里,早已习惯了强装对所有关心我的人说“我很好”。我很好,其实并不意味着我真的温暖和幸福,而是我终于习惯了不太好的日子、并不如意的学习生活、忙碌恐慌的测试、堆积如山的资料……假装习惯,刻意自然,也时时是不坦然,尤其冬夜的寒冷时时来袭。每每此刻,妈妈总端来香气氤氲的火锅,她自己配制调料的我欢喜,滚烫的热汤,加上爽滑的牛肉,还有糯甜的糍粑,蘸着玫瑰酱……此刻我从困顿的寒意中挣扎着起身,闭着眼睛洗一把爸爸打来的热水脸后,脚泡着木桶里暖暖的中药去疲劳水,总要喝上一杯温热的蜂蜜柚子茶。营营役役之余,这新的一天,竟然充满自信,每每此刻都让内心满漾起温暖感。
冬日的温暖
其实我是最喜欢冬天的,因为冬天让人感到寒冷和伸不开手脚。九年级冬天的早读课我们时常不上,偷偷溜出教室,同学们都挤在操场上玩雪,楼道里也有化开的雪水。头一偏躲过迎面飞来的雪球,却不知道背后已有人举起一团大大的雪团砸来。我们欢笑嬉戏,任由大大小小的雪团在身上碰撞、碎落,会因为一举打中而开心鼓掌,也会因为躲过攻势而侥幸欢呼。素来严厉的班主任只是看着我们笑,让我们别玩感冒了。她平时表情甚少的脸上也有了一点温暖的笑容。兴尽之后,师生一起回到教室,手冻得通红,心却很温暖。也许冬天不够暖和,不够明媚,但别有一番滋味。
往事如花,昨日的落花,见证了成长生活中的美丽,让感觉得到生活中温暖,就让我们把那段日子、那些温暖的记忆落花好好收藏吧!
1.角度独特,引人入胜。从三个角度来写“那段温暖的日子”,多角度地展现了“记忆的温暖落花”的内涵;事件真切、美而不落俗套,是本文最大的特点。2.采用题记,醒目别致。本文运用小标题形式结构,选择三个时间段、三个不同的画面,不同的故事有引人入胜的效果;而且角度不俗,这就给文章的立意做好了铺垫,为结尾的点题埋下了伏笔,结构清晰地展开主题。3.首尾照应,优美意境。开篇扣题切入,以优美、飘忽迷离的美词美句总领下文;结尾总结上文,呼应开头,展望未来,漂亮收束全文。
拓展阅读
1、高考满分作文必背范文及点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梦想为帆,工作为桨
说明:这篇文章当年的得分是59分,如果按现在的阅卷标准,估计是不太可能得到这个分数的,得个52-54还是可以的。标题“梦想为帆 工作为桨”,虽用了比喻,但不难理解,写关于“梦想”之类的议论文,初中已经开始了,别告诉你没听说过这个词。很多老师都在强调,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拟个好标题如何如何重要,但如果连把正文写好都有难度的人,你还能指望他拟个好标题吗?所以,当你实在想不出更好的作文标题的时候,不妨把标题写得通俗易懂一点,最根本的一点,标题要能体现中心观点。
是梦想的指引,让我们不辞辛劳的工作。是因为期待梦想成为现实,我们才会无所畏惧地执着于自己的工作。让我们以梦想为帆,工作为桨去迎接美好人生。(作者没有在开篇引述材料,而是开明宗义提出观点“让我们以梦想为帆,工作为桨去迎接美好人生”,这种写法现在不多见了,也是一种过时的写法,“述”、“析”、“立”三部分,前两者可以调换顺序甚至相互交叉,但最好不要和中心观点互换位置。)
袁隆平梦见自己培育的水稻能养活更多的人,能大到可以在树下乘凉,是因为有这一份对梦想实现的期盼,才能执着于自己的科学事业。(引述材料,并且用材料印证观点)
无独有偶(当你举完一个事例,要举下一个例子却不知道如何衔接时,不妨用“无独有偶”这个词,类似的词还有“且看……再看……”),著名的印象派大师雷阿诺以“美会留下”为立志名言,决心通过自己一切努力去创造奇迹。他坚守自己的诺言,致力于自己的信念,甚至在疾病缠身之际,仍百折不挠地在画架前作画,最终倒在画架旁。因为有梦想的牵引,一切的付出和辛劳都是值得的,一番执着的工作受得到世人的肯定。(用雷阿诺的材料论证梦想为帆的意义,举例后一定要就材料和观点的联系进行分析,分析得越详细越好。)
不仅雷阿诺这样(又是一个衔接神句。),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也有同样的人生经历,巴尔扎克决心用自己犀利的笔法来无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来给受伤的人们的心灵开一剂良药,他曾经说过“拿破仑用剑没有完成的,我要用笔把它写完。”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在一贫如洗的小木屋内,数十年如一日的笔耕不辍,才能著成人间巨著《人间喜剧》,才能践行自己的承诺,才能实现梦想,问鼎辉煌。(用巴尔扎克的材料论证观点,结构和上段完全一样,格调显得有点低。)
以梦想为帆,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以工作为桨,才能使梦想实现成为一种可能。(上文两个材料讲“梦想为帆”,这里好不容易通过过渡句转向工作为桨了,但是很遗憾,下文其实还是在讲“梦想为帆”的意义。)
是因为希望再续经典传奇,卡梅隆才能全新力作,震撼推出《阿凡达》;是因为希望圆梦奥运,冰坛伉俪申雪和赵宏博才能不离不弃共同奋斗了十三个春秋;是因为希望能在NBA上创造一番佳绩,乔丹才能在投失几千个球后,仍旧毫不气馁地执着于篮球梦。(有一堆材料要用但不知道怎么缩短篇幅么?看看这段是怎么写的。“是因为……才……”构成的排比句,很有气势,这种举例的方法,用徐某人的话说,叫做“不完全论述段”,意思是材料的分析可以不复赘述。写这样的段落有一个前提,是文中已经有“完全论述段”,就是有材料和详细分析的那种。)
他们,都有梦想,他们都以梦想为导航,用自身百折不挠和无所畏惧和付出,去实现自己曾经的梦。(总结上文所有的材料)
有了梦想,我们就要用心去呵护,用自己十倍百倍地辛劳去浇灌它的成长,让梦想最终成为现实,不必在乎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坎坷。也不必在意将来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会面临什么样无法克服的挑战,只要把握现在,用工作去成就梦想!
让我们以梦想为帆,以工作为桨去践行自己的承诺,迎接美好未来!
(最后两段说了很多,但总体的意思还是把观点重述一遍,格调不高。没话可说了字数又不够的时候,把观点变换句式多说几遍也未尝不可。)
2、2017年河北省中考满分作文:妈妈你真了不起
妈妈,此刻,你又在忙碌着,奔波着,为了我们这个家,为了我。
我多么希望有机会,我能依偎在你身边,悄悄地告诉你,妈妈,你真了不起,你赐予我的母爱,是多么温暖和感动。
其实,我曾经怀疑,我还是你的亲生骨肉吗?别人说,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会得到较多的溺爱,在我的幼年,你似乎没有让我感到多少温暖。我在地板上玩耍,滑倒,额头磕出一个疙瘩。你瞥了一眼,全然不顾我的泪水,继续忙碌家务。我在院落里玩耍,被小伙伴推搡倒地,含着泪水回家。你神情淡漠地说了一句:你不够强大,当然受欺负。
妈妈,你给了我多少冷淡啊。我感冒了,鼻涕乱流。你对我横眉冷对:*的妮子,你怎么就不知道穿厚点呢?我的期末考试名次出了前十名,你会几天不理睬我,你咣咣当当把饭菜端上餐桌,吃着吃着,你竟然啜泣起来。
从五年级开始,我就要自己做饭。你每天都会带一沓钞票回家,但是,我怯于向你要零花钱,因为,你把钞票递给我时,还会漫不经心地说:好好学习,将来自己挣大钱去。
妈妈,让我悄悄地告诉你,如果没有今年暑假的滑倒,也许我还感受不到,我在你的心里是多么的重要。那天上午,我下楼的时候,一脚踏空,脑袋重重地磕在台阶上。等我醒来,已经躺在医院的病榻上。我迷迷糊糊看到,你正在流着泪,笑逐颜开地唤我。
原来,我已经昏迷了三天,而你,在我的病榻旁,寸步不离地守了72个小时。那几天,你一遍一遍地呼唤我,甚至对医生说:如果能一命抵一命,就让我换了她吧。
妈妈,那些日子,你絮絮叨叨地与我聊了很多。原来,我自己坐公车上学时,你曾经无数次骑着电动车跟在*后面。你一直认为,像我这样的孩子,没优裕的家境,没过人的天资,就像在雨天没有打伞的孩子,必须要奋力奔跑。
妈妈,我懂得了,你赐予我的母爱,真的了不起。别人妈妈的母爱那么香甜和温暖,而你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激励我长大。
妈妈,你那了不起的母爱,是让我在艰辛岁月里学会生存,在雨天来临时跑得更快。如今,我的灵魂和躯体,都被母爱包裹得温暖而舒畅。
3、高考满分作文必背范文及点评
长城、大熊猫、京剧,这是典型的中国符号,早在你的中国“游游攻略”之中;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这是“中国梦”的真实写照,早成为无可回避的“中国词语”;没有高铁、移动支付,怕你无法生活;广场舞、中华美食,更会已俘获你的目光和味蕾。
相比之下,“空气污染”、“食品安全”、“共享单车”这三个词语,可能会更能吸引你的注意,它们看起来似乎不那么“正面”,却是我最想与你沟通交流的。我想告诉你,同为青年的中国学生,是如何看待“问题”中的中国。
“空气污染”,不用pm2.5的测量,你早就有过深度呼吸,你的中国攻略里不会有“至少带五副口罩”的提醒吧。“食品安全”,可能你还不能一下感受出来,却能从中国报纸中发现这个常用词语。“舌尖上的中国”会征服你的味蕾,但是,当你和我一样去消费的时候,这个词语就可能会给你带来惊扰。
如果说这两个词语会让你心生担忧和疑虑,那么“共享单车”则是喜忧参半的一个存在。“共享单车”是被世人的“无德”玩得有些尴尬的新生事物。这个被你们评价为“新四大发明”之一的美好事物,在现实中却展现出令人羞耻的一面:随意丢弃,私改“专享”,在破译密码上尽显“聪明”??有人说,它是一款照妖镜,照射出某些人的丑陋。
当然,这份丑陋,并不因为现代中国“一带一路”的宏图尽展而改变,也不因为我们走在“美丽乡村”“中国梦”的复兴之路上而消失,这都是当今中国“暗色”的一角,然而,它却是真实中国的一角,更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角。
其实,“暗色”的存在并不能成为否定中国发展的理由,也不能成为“误读”中国的借口。为了消灭“空气污染”,几代人把植树造林当成自己的事业;为保证“食品安全”,各类严打也不时见于报端;至于表现在“共享单车”上的丑陋,有人已用“电子圈养”以及“用车信用”的方式,努力把丑陋变成原本的美好。
我们中国作家丁玲有一篇《曼哈顿街头夜景》的文章,写了高楼耸立、街灯闪烁、车水马龙的曼哈顿街景之后,把笔触投向一位曼哈顿街头乞者,丁玲说:“别了,曼哈顿,我实在无心在这里久留。”我想,听我说了这三个词语后,你应该不会对中国报以冷眼,选择离开。毕竟,“暗色”词语的背后,更多有光焰照人词语的存在,在美国如此,中国亦然。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48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