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教学设计 1
1.培养学生听故事的技巧和观察画面的能力。
2.借助绘本阅读,在观察、想象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情趣。
3.以故事的形式引领孩子们丰富的情感世界,让他们体会到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4.以读写绘的方式引领学生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一、 猜故事导入:
1、师:今天我们一起去读一本有趣的绘本,题目是:《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生齐读绘本题目)
2、这个故事的作者是王一梅阿姨,看到这么漂亮的封面,谁来猜猜这个故事讲了什么?(生自由想象)
二、引读故事:
图一:1、(师读故事)胡萝卜先生每天是怎样梳理他的胡子?(精心)
2、引导学生从“精心”一词体会胡萝卜先生对胡子非常心爱。 图二、图三:师读故事。
图四:1、胡萝卜先生身后跟了许多的小动物,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2、让我们一起发出赞叹吧!(生读:瞧!多么长、多么神奇的
第一片段:(图五、图六、图七)
1、师读故事。
2、小姑娘的心情怎样?(失望、伤心、着急)
3、胡萝卜先生愿意把心爱的胡子和小女孩分享吗?
4、小女孩和胡萝卜先生这时的心情怎样呢?(高兴、快乐) 第二片段:(图八、图九、图十)
1、 师读故事。
2、 鸟太太心情怎样?(着急、发愁)
3、 当她看到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时,她会怎样地说?(高兴、
兴奋、激动)(生读鸟太太说的话)
4、 胡萝卜先生还会再次把胡子送给鸟太太吗?
5、 当他看到鸟太太和鸟宝宝那么开心,他也开心地笑了。 第三片段:(图十一、图十二、图十三、图十四)
1、 师读故事。
2、 鼹鼠老师看到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时有什么好主意呢?
3、 鼹鼠老师和他的学生安全地通过了马路,他会对胡萝卜先
生说什么呢?
5、 男女生分读。
第四片段:(图十五、图十六、图十七、图十八)
1、 师读故事。
2、 胡萝卜先生又遇到了谁?他的胡子又帮助了鸭子先生。
3、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帮助了哪些小动物呢?
4、 他的胡子这么神奇,不仅帮助了别人,还帮助了自己。让
我们发出真诚的赞美吧!(生齐读)
三、 自读故事:
让我们伴着音乐,自己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读完告诉大家,哪个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 情感升华:
2、 小女孩在得到胡萝卜先生的帮助时,是怎么说的?胡萝
卜先生又是怎么说的?(男女生分读)
3、 鸟太太、鼹鼠老师和鸭子先生又会怎样感谢胡萝卜先生
呢?(指名练习说话)
4、 大声朗读礼貌用语。
5、 用诗歌的形式出示,引导学生懂得与人分享。
五、 引导续编:
1、胡萝卜先生还可以与谁分享他的快乐?他的胡子还可以帮助谁?(指名说话)
2、请你画一画,并写上相应的对话。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教学设计 2
一、激趣导入:
我们读了许多绘本故事,来,把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的名字告诉大家,(生说)同学们读了可真不少,今天老师再送你一个非常有趣的绘本故事。
二、观察封面:
1、 读一本书要先看封面,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谁?在干什么?还观察到了什么?(介绍王一梅)(儿童作家,共发表短篇童话300余篇,出版作品八十多部,获得了许多的奖项)王一梅阿姨棒不棒?今天,她给我们带来的这个故事名字叫做——《胡萝卜先生的胡子》。齐读,板书。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么?(老师不禁要问:他的胡子怎么了?有什么特别的?)想不想知道答案?好,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
三、故事呈现、随机设疑:
(一)片段一
胡萝卜先生长着一把浓密的胡子,每天早晨他都要精心梳理他心爱的胡子。(课件)你瞧,这一大早的,胡萝卜先生就在那里细心地梳理着自己的胡子。可见,胡萝卜先生对他的胡子是非常的—?—喜爱,他简直就是把胡子当做了自己的—?—心肝宝贝。(可以看出胡萝卜先生喜欢他的胡子到了什么程度?很珍惜、梳顺、洗干净)
(二)片段二
1、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地拿着一片果酱面包就上街去了。当
胡萝卜先生吃果酱面包的时候,长胡子蘸到了甜甜的果酱,就飞快的长了起来。
2、(看图你观察到了什么?人物胡子、动物)胡萝卜先生拖着他的长胡子一步一步往前走,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
3、(看到这么神奇的胡子小动物们都感到很——(惊奇、有趣、奇怪……)小动物们会说什么?
看哪一只从远方飞来的小鸟,看到这神奇的胡子,惊奇地说:—。
一只正在捉迷藏的小兔,看到这长长的胡子,感兴趣地说:—。 一只走累了的小乌龟,看到这软软的胡子,高兴地说:——。
4、多有意思的胡子啊!胡萝卜先生心里甭提多得意了,就拖着它走啊走,接下来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三)片段三
1、你看到了什么?那么漂亮的风筝却没有飞起来,为什么?
找生读(一个小女孩正站在借口放风筝,因为风筝的线太短了,她的风筝怎么也飞不过屋顶。)小女孩的心里很———?
2、正在难过、悲伤的时候她眼睛一亮,高兴起来了,她想到了什么这么高兴?读文。出示:(谁能读一下小女孩说的话?读:我可以用它来做放风筝的长线了。个读,齐读)
如果你是小女孩,你会怎么跟萝卜先生借胡子呢?现在老师就是胡萝卜先生。谁来借胡子?(这样有礼貌的孩子,我很乐意借给你。你这么尊敬我,我得借给你长长的一跟胡子。)
(女孩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用来放风筝。风筝一下子就越过了屋顶。)望着越飞越高的风筝,小女孩的心情是多么——!(高兴呀)
3、那胡萝卜先生他的心情怎么样?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呢?说的真好,帮助小女孩,收获了小女孩对他的——(尊敬、感激)?原来热心的帮助别人是这么开心的一件事情!
(引读)开心的胡萝卜先生胡子—越长越长,(他继续往前走)
(四)片段四
1、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当他走过鸟太太的树下,鸟太太正在发愁呢!鸟太太在愁什么?
当鸟太太发愁时,一转头看见了胡萝卜先生,鸟太太高兴的笑了,它会说什么呢?(当鸟太太看见胡萝卜先生风里飘动的长胡子,高兴地说:“可以用它来晾宝宝的尿布呀。”)(鸟太太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晾起了一长串鸟宝宝的尿布。)
你瞧,鸟太太和鸟宝宝笑得多开心啊,鸟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干净舒适的尿布了。胡萝卜先生又做了一件好事,他开心的往前走。
2、现在碰见了谁?(鼹鼠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他们挨着个,但不是前面的撞了后面的,就是后面的踩了前面的,走起路来可真困难啊!)
这时,(鼹鼠老师看见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突然有了个好主意。)他有了什么好主意?(指名说)
(她剪下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让每个小鼹鼠都拉住这段胡子,自己牵着胡子走在最前面。这样,小鼹鼠顺利地过了马路。)
现在,小鼹鼠们心情如何?他们走的怎么样?谁来读一下?(出示两句话图)
过渡: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
3、他看到了鸭先生。发生了什么事?老师读(鸭先生对掉落在地上的书正发愁时,看见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他说:“这下我总算找到捆书的绳子了。”)(鸭子先生剪下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
胡子,把书捆成两包,然后,拎着书一摇一摆的走了。)
看着一摇一摆走了的鸭子先生,胡萝卜先生——快乐极了!。
4、(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他的长胡子飘在后面,不知不觉被许多人剪下,派上了许多用处。)(找找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帮助了谁?用胡子干了什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说的很精彩)
过渡:胡萝卜先生帮助了这么多朋友,这时候才想到了自己,他出门是要去做什么呢?
6、(他想为自己配一副近视眼镜,就走进白菜小姐开的眼镜店。配完眼镜,白菜小姐说:“如果你用长胡子做绳子,把眼镜系住,就不怕找不到眼镜了。”白菜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用一根长胡子系住了眼镜。当胡萝卜先生的眼镜不小心从鼻梁上滑落下来的时候,他的胡子系住了眼镜。胡萝卜先生说:“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谁来当胡萝卜先生夸夸自己的胡子?你的胡子在哪里?指名夸夸——齐来夸夸,加个动作)
四、整体回味,感悟主题
1、设疑感悟:
(1)是呀,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是棒极了,不仅帮助了自己,更帮助了别人。(课件)让我们再来想想胡萝卜先生的胡子都帮助了谁?这是胡萝卜先生发自内心的声音---我们一起读出来好吗?
(2)同学们,前面我们了解到,胡萝卜先生把自己的胡子当做----心
肝宝贝!为什么当他心爱的胡子被别人用掉的时候,他反而觉得很快乐呢?这真的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板书。
2、创编故事: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会继续长长,他的快乐也会继续延伸。一路上,他的胡子还可以帮助谁,用来做什么呢?
大家真是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赶紧拿起笔,把你的想象画在《与书有约》上,可以是一幅图,也可以是两幅图,并配上简单的文字,开始吧。
3、我们来交流一下!生说,师补充。
4、 王一梅阿姨带给我们的故事你喜欢吗?她还为我们写了好多好听的绘本故事。老师再给你们介绍几本,有《会走路的树》、《冒冒失失的花精灵》、《鸟窝里的树》、《糊涂先生作曲》。周末与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开心阅读吧!
1.培养幼儿听故事的技巧和观察画面的能力。
2.以故事的形式引领孩子们丰富的情感世界,让他们体会到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3.引导幼儿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教学准备:PPT课件
过程:
一、兴趣导入:
小朋友们,喜欢吃胡萝卜吗?这胡萝卜啊,不仅好看好吃,他的身上还藏着好听的故事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这个好听的故事就藏在书里面。
二、观察封面:
1.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封面,你看到了谁在干什么?你觉得他看上去是一位怎样的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胡萝卜先生。这个故事的题目就是——《胡萝卜先生的胡子》。
2.看了这个漂亮的封面,请小朋友来猜猜看,这本书会写些什么呢?
三、共读故事,随机设疑:
(一)片段一
胡萝卜先生长着一把浓密的胡子,每天早晨他都要精心梳理他心爱的胡子。(课件)你瞧,这一大早的,胡萝卜先生就在那里对着镜子,细心地梳理着自己的胡子。可见,胡萝卜先生对他的胡子是非常的喜爱,他简直就是把胡子当做了自己的心肝宝贝。
(二)片段二
1.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地拿着一片果酱面包就上街去了。他一边走一边吃,一不小心,长胡子蘸到了甜甜的果酱,这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的胡子——飞快地长了起来。
2.胡萝卜先生拖着他的长胡子一步一步往前走,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
3.呀,哪些小动物们看见了啊?他们都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惊奇、有趣、奇怪??)
4.多有意思的胡子啊!胡萝卜先生就拖着它走啊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接着看。
(三)片段三
1.一个小女孩站在街口放风筝,因为风筝的线太短了,她的风筝怎么也飞不过屋顶。小女孩使劲地拉啊,拽啊,风筝还是没有飞起来,她的心里可着急了。
2.当胡萝卜先生经过的时候,小女孩看见了风里飘动的长胡子,高兴地说——(引读):“我可以用它来做放风筝的长线了。” 如果你是胡萝卜先生,你会把自己心爱的胡子给小女孩分享吗?
女孩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用来放风筝。风筝一下子就越过了屋顶。望着越飞越高的风筝,小女孩和胡萝卜先生的心情怎么样呀?(指名问)
3.是呀,看到小女孩这么开心,胡萝卜先生也因为自己帮助了小女孩而感到非常快乐!
过渡:我们继续往下看吧!(引读)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越来越长,他继续往前走。
(四)片段四
1.当他走过鸟太太的树下,鸟太太正在为找不到绳子晾宝宝的尿布而发愁呢!当鸟太太看见胡萝卜先生风里飘动的长胡子,高兴地说:“可以用它来晾宝宝的尿布呀。” 如果你是胡萝卜先生,你会再次拔下你的胡子吗? 鸟太太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晾起了一长串鸟宝宝的尿布。
你瞧,鸟太太和鸟宝宝笑得多开心啊,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干净舒适的尿布了。胡萝卜先生看见鸟太太和鸟宝宝们笑得那么开心,他也高兴地笑了。 过渡: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越来越长,他继续往前走。
2.(教师继续讲故事):鼹鼠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他们挨着个,但不是前面的撞了后面的,就是后面的踩了前面的,走起路来可真困难啊!
这时,鼹鼠老师看见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突然有了好主意。聪明的鼹鼠老师想到了什么?(指名问)你和鼹鼠老师一样聪明。
她剪下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让每个小鼹鼠都拉住这段胡子,自己牵着胡子走在最前面。这样,小鼹鼠顺利地过了马路。
现在,他们走的多——自在,多——轻松,多——开心啊!站在马路旁边的胡萝卜先生看见了,他是多么快乐啊!
鼹鼠老师会对胡萝卜先生说什么?
过渡: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越来越长,他继续往前走。
3. 又发生什么事了啊?(看图指名说)
看着一摇一摆走了的鸭子先生,胡萝卜先生快乐极了。
过渡: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越来越长,他继续往前走。
4.他的长胡子飘在后面,不知不觉被许多人剪下,派上了许多用处。孩子们,赶快来找找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在哪?它又帮助了谁干什么?(课件) 过渡: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越来越长,他继续往前走。
5.胡萝卜先生想为自己配一副近视眼镜,就走进白菜小姐开的眼镜店。配完眼镜,白菜小姐说:“如果你用长胡子做绳子,把眼镜系住,就不怕找不到眼镜了。”白菜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用一根长胡子系住了眼镜。当胡萝卜先生的眼镜不小心从鼻梁上滑落下来的时候,他的胡子系住了眼镜。胡萝卜先生说:“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你觉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怎么样?(指名问)
四、整体回味,感悟主题
1.设疑感悟:
(1)是呀,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是太棒了,不仅帮助了自己,更帮助了别人。(课件)让我们再来想想胡萝卜先生的胡子都帮助了谁?
(2)难怪,胡萝卜先生说——(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
(3)可是孩子们,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胡萝卜先生可喜欢他的胡子了,他把自己的胡子当做了心肝宝贝呢!那为什么当他发现自己的胡子一次又一次被别人用掉的时候,他不仅不生气反而觉得很快乐呢?(指名说)
(4)你们说得真棒!胡萝卜先生帮助了别人,让别人感到快乐的同时,自己也觉得非常快乐,这就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课件)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2.创编故事: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会继续长,他还会继续往前走,一路上,他的胡子还可以帮助谁,用来做什么呢?
拓展阅读
1、《孔子和学生》反思小学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小学教学视频
思考一:
今天教学《孔子和学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问了一个问题:“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在我看来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个问题,因为课文中就有现成的答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但学生回答却五花八门。惊讶之余总结了一下有几个原因:
1、学生对课文信息的提炼能力不高。
一直以来,我很少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主要内容的处理上实行“模糊了解”。导致学生总结能力偏差。
2、学生还不能很好的联系文本来解决问题。思想上信马由缰,节外生枝现象突出,“以文本为本”的意识不强。
3、学生对课文虽然进行了预习,但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意思并没有弄懂,不知道怎样来回答这个问题也就不足为怪了。
为了弥补这种现状,我决定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加强学生总结、提炼主要内容的训练。要使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有所提高。
教育学生围绕文本学习,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
教学中我补充了大量的课外知识,从孔子之前的“学在官府”“官在官府”的现状,到私塾的建立,到今天的校园。从古至今,由私塾到学校。学生总算明白了孔子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影响。看着学生恍然大悟的表情,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如何在“课之外”下功夫?如何提升“课本身”?仍值得深思。
思考二:
从新课标理念来看我“讲”的内容大多——压抑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我同时又感觉正是因为自己较详细的介绍和阐述,使学生对孔子的认识得以加深,对文本的体会加以升华。我想在学生不知道的情况下,教师是否能把自己阅读的感受说给学生听?在学生没有可能谈出自己的感受的情况下,老师的有感可说,是否对孩子更有教育、启发意义呢?
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整体感知。
3、学习第一段。
二、重点:理清文章脉络。
难点:试加小标题。
三、教学过程
1、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你能根据课题提出自学要求吗?
A、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几件事?
B、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优秀品质?
2、初读感知。
(1)自学全文,思考:
A、本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几件事?试加小标题。
B、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优秀品质?划出有关句子。
自由朗读,思考;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2)反馈。
(3)根据五件事来分段。
(4)你觉得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围绕“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中心句来写。)
3、学习生字新词。
(1)师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自读,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3)了解部分词义。
(4)再读。
4、学习第一段。
(1)师简单介绍单元提示。
(2)根据单元提示要求,学生读第一段。
(3)你产生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4)你理解“爱戴”吗?从哪些地方看出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划出句子,读。
(5)作者提出的这个问题在这段中解决了吗?(没有)
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在课文的哪部分中?(二至五段)
在二至五段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6)理清第一段与二至五段之间的“果因”关系。
(7)在这一段中,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学生谈谈。
(8)朗读本段。注意最后一句话的递进关系。
(9)小结本段。
5、小结。
谈《水浒传》
讲“碰壁”
为自己想得少,
为什么伯父得到
救助车夫
为别人想得多。
这么多人的爱戴?
关心女佣
果因
附:说课
本次教学的内容是义务教材第十二册中的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儿周晔所写。主要是通过回忆有关鲁迅先生的五件小事(追悼鲁迅、谈《水浒传》、讲“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来反映伯父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本文可以按自然空行形式分为五段,也可以按事件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一件小事。全文以围绕结尾处中心句“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展开,这是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在具体的叙述方式上,第一件事主要是场面描写,第二件事主要是作者的叙述,第三件事主要是对话描写,第四件事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的描写为主,第五件事主要是女佣阿三的讲述,以侧面描写为主。每一件事都有不同的叙述方式,这也是本文的特点之一。
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为;
1、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专心致志,边读边想,做好记号和学以致用。
2、学会生字7个,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在部分词语会造句运用。
3、理解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反映人物优秀品质的写作方法。
4、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势力,深受人民爱戴的人。感受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本节课是这篇课文的第一教时,根据语文大纲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整体感知。
3、学习第一段。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清文章脉络。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试加小标题。
教学这一节课,我采取“整体认知”入手,先理清课文的结构,然后再教学第一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取以“自学--小组讨论--反馈评议”为基本教学模式。
上课伊始,我首先出示课题,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之后,读懂了什么?在具体的操作阶段,我预测了学生可能的几种回答,并据此进行教学。例:
A、若学生讲本文主要是写鲁迅先生的,则相机介绍鲁迅先生(请学生介绍)。
B、若学生讲本文的作者与鲁迅先生之间的关系,则介绍“周晔”。
C、若学生讲本文是一篇写人文章,则复习写人文章的写法。
其次,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学要求:
A、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几件事?试加小标题。
B、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优秀品质?划出有关句子。
可以说,以上两个问题是本文的“教眼”。因为教学本文就是围绕这两个问题出发,然后逐题解决,达到了整体认知,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使学生对本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再次,在教学第一段时,我也以重点突破为主。在学生读了以后,让学生说说产生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抓住这个关键句子,理解“爱戴”的词义,找出哪些句子写出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懂得了场面描写,又明确了第一段与第二至五段的“果因”关系。接着,发挥学生主动,谈谈在这一段中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还读懂了什么?同学间交流评议(这种方法好就好在避免了老师与学生之间那种一问一答的单调乏味感,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习,学生学得认真、透彻,教师上得轻松,又何乐而不为呢。)最后,朗读本段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最后,进行本堂课的小结(让学生小结为主),并进行作业练习。
在板书的设计上(见教案),我也注重简单,但又不失清楚。在看了板书之后,本篇课文的结构特点一目了然。
总之,在具体的上课操作之后,教师本人的自我感觉好,达到了课前制订的教学目标,完成了对课文两方面的整体认知:一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认知;二是对文章结构的整体认知。在教法上,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主导性,较好地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在既节奏紧凑又不失快乐的课堂中,学到了应该学到的知识。
3、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逝世九年后,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文章。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脉络清晰。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本文反映了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赞扬了鲁迅先生关心青少年、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爱之情。
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基本特点的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课程。本课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学会读书,引导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过程中,充分揣摩、感悟和表达,将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开展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学生展开一个相对立体的真实的鲁迅,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一颗伟大心灵的跳动。
三、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懂得课文是按空行分段,并给各部分内容加小标题。
3、品读三个小故事,透过周晔的眼认识鲁迅.
4、拓展阅读,透过别人眼中认识的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5、读写结合,走进人物内心, 感受万人同悲的场面
四、教学重点:
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着力于打开学生的视野,通过相关文本的穿插和引入,构建开放的、有内在紧密关联性的课程视野,展现一个相对立体的真实的鲁迅,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一颗伟大心灵的跳动
五、教学难点:
文章所讲述的几个故事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帮助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故事蕴含的深意,从而了解和体会鲁迅先生伟大的心灵,成为了本课教学的难点。
六、课前准备:网上下载鲁迅资料、观看《鲁迅》电影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了解别人眼中的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2.读写结合,走进人物内心, 感受万人同悲的场面
重难点: 读写结合,走进人物内心
课前准备 有关鲁迅先生的图片
一、复习引入
过渡语:上节课我们跟随着李老师了解了周晔眼中的鲁迅,那么在别人眼里鲁迅又是怎么一个人呢?
【设计意图】课的伊始,提出问题,简练的提问便紧紧抓住课文中心,进而迅速呈现课的主旨,开门见山,蓄势待发,整堂课的基调一锤定音。
二.别人眼中的鲁迅
㈠、关照女佣(略处理)
(1)刚才,我们看到了周晔眼中的鲁迅,那么别人眼中的鲁迅又是怎样的呢?
A.阅读“关心女佣”画出拨动你心弦的句子.交流。
B.著名女作家萧红写下的《回忆鲁迅先生》的片断:说说别人眼中的鲁迅是怎样一个人?
(3)听了阿三的叙述,看了萧红的回忆录,回想鲁迅先生的点点滴滴,我们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鲁迅先生的高尚人格——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设计意图】引入相关文本的阅读,自读自悟,透过别人的眼来认识鲁迅先生,从而对鲁迅先生有一个更为全面、立体的认识。
㈡、痛别鲁迅(重点处理)
(1)过渡:
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于上海,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
大家都要最后看一眼这个伟大的人物——鲁迅先生!著名作家巴金当时还是一个青年,他曾经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2)学生自由读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关文字,交流:你看见谁来吊唁鲁迅先生了?
(3)过渡:当你了解了这些,读读第一自然段,感受那份万人同悲的场面。
(4)过渡:感谢周晔,感谢巴金,他们为我们记下了这些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设计意图】发掘与课文内容、情感相关的大作家的作品让学生参读,不但对于形成与课文特定情境相一致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感情起到积极的作用,还深化了学生的感受和认识。
㈢心声流淌,读写结合:
1.学生练习笔
2、学生写句子,教师**;交流
3、再读读文章第一自然段,相信此时此刻,这份真挚的情感、这份深重的悲哀,你也能体会到。
4、历史忠实地为我们拍下了这个令人心碎的时刻(播放一组鲁迅逝世的图片,边播放边解说)
【设计意图】 阅读的感悟和心得只有透过写,才能有清晰、深刻的印象和体悟。
三、鲁迅留下的
1、鲁迅离开我们已经快七十年了,一个伟大的身影越去越远但是,鲁迅留给我们的又实在是太多太多!鲁迅先生留给我们什么呢?
3、教师小结。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浩如烟海的作品,更有可贵的精神——面对危险不屈不挠,处处碰壁却绝不低头,在处境危险的情况下,依然谈笑风生,充满了一种乐观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鲁迅精神,这种精神已经逐渐融入到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我们中华名族的精神。
【设计意图】设计“鲁迅先生留给我们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既是引导学生学完本课后对“鲁迅精神”进行提炼,更是希望“鲁迅精神”能鲜明地留在学生心中,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不竭动力。
四、布置作业:阅读《社戏》、《故乡》
【设计意图】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推荐鲁迅先生的优秀作品必须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又增强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信心和兴趣,为以后深入学习鲁迅的作品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板书设计
为别人想得多 为自己想得少
【设计意图】提炼鲁迅的精神品质,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36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