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弘赏识教育读后感优秀范文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周婷婷,你可能不相信她是个双耳全聋的孩子。
1980年6月29日,南京某厂技术员周弘的妻子,生下了一个粉妆玉琢的女儿。爸爸妈妈给女儿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婷婷。
婷婷一岁半,进了厂幼儿园。一天,老师突然打电话告诉周弘,婷婷发高烧,已经送到厂医院了。周弘赶紧跑到医院,看见女儿像疯子似的狂呼乱跳,医生说,刚刚打了一针庆大霉素,可能有点疼,过会儿就好了。
一个疗程的针打下来,每打一针,婷婷都会疯狂地哭闹一阵。几天后,女儿的烧终于退了。可是周弘发现,无论怎样大声地呼叫女儿,婷婷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周弘傻了似的,一把抱住女儿,大声地喊着:婷婷!婷婷!婷婷呆愣愣地看着爸爸。
婷婷成了一个聋儿。诊断书中写着:“脑干电位显示:双耳全聋”。
“那一刻,天仿佛塌了下来,我恍恍惚惚地抱着女儿回家,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淌。”周弘回忆起那一刻时,眼圈又红了,嗓音哽咽。
幼时的婷婷,因为听不见也不会说话,她几乎不会笑。在幼儿园里,总是缩在角落里,谁也不和她玩。想拉屎拉尿却不会表达,常常拉在裤子上。数九寒天,周弘看着冻得瑟瑟发抖的女儿,心都碎了。
那些日子,电视台在播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每次,周弘都抱着女儿一边看一边落泪。电视看完了,周弘问自己,人家父亲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做?我也要用最深情的父爱,为婷婷把有声世界的路开通。
从婷婷3岁开始,周弘带着女儿定期到上海一家部队医院,用针灸电疗的办法,试图让女儿复聪。5年中,在耳朵周围的几个最疼痛的穴位,医生给婷婷扎了上万针,那是连成年人都难以忍受的剧痛,婷婷绝望无助地恸哭……
婷婷终于有了极其微弱的听力。周家人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让婷婷开口,哪怕只是最简单的词。傍晚,周弘从婷婷奶奶那里接女儿回家,骑着车,他反反复复地指着路灯,一路走,一路在女儿耳朵边上喊“灯,灯,灯……”骑40分钟,喊40分钟……
当婷婷终于能含混不清地说鼻子、眼睛、嘴巴等最基本的词时,她已经错过了学习口语的最佳年龄段。婷婷习惯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想饼干了用手比划一个圆,奶奶就知道她的意思了。这样下去,她只能永远是个哑巴。
一天,婷婷午睡起床,习惯地又向奶奶比划了一个圆形。奶奶抱着饼干桶坐在孙女对面,就是不给她吃。
“饼干!婷婷说,饼干。”奶奶想让婷婷开口。
婷婷就是不说,咿咿呀呀地抗-议着。
不说就不给吃,奶奶固执地一遍遍重复着“饼干,饼干。”
婷婷大哭,奶奶也跟着掉眼泪。
祖孙俩整整僵持了40多分钟,终于,婷婷的喉咙里滚出两个音:“布…单。”
石破天惊!
奶奶立刻递上一块饼干,婷婷眼睛一亮,一连串地发出了“布单,布
单……”奶奶激动地抱着孙女,一块一块地把饼干塞到孙女手中。
婷婷终于开窍了,她朦胧地意识到用口语交流的意义。半年后,她能说“阿姨再见”这样的完整的句子了。
可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婷婷差得太远了。周弘又开始寻找其他的办法。
“语言有书面语和口语,女儿的眼睛是好的,为什么不能用书面语与口语、说话与识字同步的方法来追赶健全的孩子呢?我开始把该说的话都写给婷婷看,她笑我们就写笑,她哭我们就写哭,她说星星我们写星星,她说月亮我们写月亮,效果出人意料地好。一次,婷婷妈妈出差到外地,我们到车站送行。火车启动的时候,婷婷一面跑一面哭,喊着“妈妈,妈妈”。我立即抓过她的小手,在上面写了四个字‘依依不舍’。我想她再也不会忘记这个词。”
就这么追赶了两年,婷婷6岁的时候,已经认识了两千多个汉字,能够阅读一般的儿童读物了。周弘决定把女儿送到普通小学,而非聋哑学校。他要让女儿意识到,自己是个健全的儿童,和健全人一样有着健康的体魄和思维能力。
婷婷7岁那年,周弘在上海一家书店里发现了一本小册子《幼儿才能开发》,书中介绍了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教育方法。书的第一段话就让周弘有了触电的感觉:
“在孩子们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虽是处于他们的双亲的‘摧残’之下,然而还是发挥出难以想象的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则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成长起来,所以说,孩子的能力的幼芽是被大人掐掉的。”
早年留学德国的铃木在回国后,发现日本的教育出了问题。小时候,孩子们的眼睛是亮晶晶的,可上学后,就慢慢地变得黯淡无光。他说,日本的教育已经把人世间最大的欢乐求知异化成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铃木终于发现,在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父母的心态最好,家中总是充满了欢乐。因为父母总是用最得意、最欣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也就是这种赏识,成就了每一个孩子在毫不费力的情况下掌握了口语这种最难的语言形式。能不能把它运用于孩子的小提琴教育?能不能把它运用于孩子成长的其他阶段?铃木最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为日本培养出了一大批堪与童年莫扎特相媲美的小提琴神童。
重要的要赏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要让他们永远充满了自信。
此前,周弘的做法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的探索。到这个时候,他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
“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
“我的观念变了,我教孩子的方法也变了。首先我要让婷婷相信自己是天才,我在她的课桌上的玻璃板底下压了一张《天才儿童行为表》,只要她看书忘了吃饭睡觉,我马上就指着表上的第一条对她说,你看,这上写着,看起书来废寝忘食,你不就是这样的吗,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这给了她一种积极的暗示。
“我专找孩子的优点。然后让这些星星之火,通过我们做家长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其成为燎原之势。怎么夸张?记得我第一次给婷婷做应用题,十道只做对了一道。也许这时候有的家长巴掌就过去了。我没有。错的地方不打叉,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勾。然后发自肺腑地对她说:‘婷婷,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哎。’小婷婷听了这话,自豪极了,越来越爱做,一次比一次对的多,升初中考试,数学考了99分。
“孩子学写作文的时候,很多家长都让孩子读范文,拿孩子的作文和范文相比,结果越比孩子越没信心。一篇作文再差,总会有一两个句字写得好吧,我就用红笔把好的句子划出来,吃饭的时候,让婷婷当着全家人的面朗读,我们一起为她欢呼。慢慢地一句变成两句,两句变成三句,她越来越爱写,能不出好作文吗?”
婷婷10岁那年,她写的6万字的科幻童话出版了。
无论怎样,周婷婷是个双耳全聋的残疾孩子,她比普通孩子更为敏感、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她比普通的孩子更需要自信自强的信念。用周弘的话来说,她需要一种“伟人气质”。让她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甚至别人做不到的你也能做到。8岁时,父女俩在陕西扎针,父亲偶尔从一本书中学到了一种快速记忆法,他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1000位数编成一个个荒诞离奇的故事,讲给小婷婷听。父女俩一边讲,一边笑得前仰后合,不知不觉中,婷婷记住了这1000位数的排序。8岁的聋童能背出圆周率1000位,这在当时成了轰动一时的消息。
在后来的日子里,这种能力给了婷婷许多的暗示。婷婷从4年级跳到6年级,别的孩子已经学过一年英语了,而她还是零起步,更何况她还是个聋儿。父亲鼓励她说,婷婷,太了不起了!3岁半还不会讲话,现在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能背圆周率1000位。双耳全聋的孩子竟然自学英语,婷婷十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并光荣地受到江*的接见;十六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1996年秋,周婷婷从南京一中高中毕业,被保送到辽宁师范大学,成为全国第一个聋人少年大学生。尽管是第一次远离父母,婷婷的大学生活却适应得很快。平日与人交流,婷婷一般是看口型,但南方人口型与北方人口型不一样。刚进校时也闹了不少笑话……但很快同学们就开始喜欢上这个纯真善良、活泼开朗的小同学。同宿舍的姐姐都称她为“阳光女孩”、“快乐天使”。
大学四年里,婷婷不仅学会了英语的书面语言,还掌握了口语。一位从国外回来的朋友说:也许婷婷是第一个能说一口英语的聋人。至于计算机,婷婷更如鱼得水,她是学校网吧里的小明星,还开设了自己的个人首页。她以自己亲身感受和经历提炼而成的毕业论文《聋人如何适应主流社会》,被指导教授张宁生称赞为“可以成为载册的精品”。《大众心理》杂志也前后分三期连载,很多聋人读后给周婷婷写信,称这篇文章对他们的人生具有指导意义。
清秀而充满了灵气的周婷婷告诉记者,申请就读加劳德特大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单考托福就是很难的一关。她整整用了3个月时间,才考出了今天的优异成绩。托福考试过关后,想申请进入这所在世界上对聋人心理研究最多、最新的学校也并非容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婷婷不断通过国际互联网一遍又一遍地向加劳德特大学推销自己,最终引起该校聋教系主任理查德博士的重视,经校方研究后,正式向周婷婷发出了录取通知书。
2002年,周婷婷荣膺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人物(排行第六),同年留学美国,在赴美读书之前,周婷婷像海伦·凯勒一样创作了自传小说《无言的歌》,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在波士顿大学开学之际,周婷婷非常激动,她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我真的很幸运!能被美国名校录取为博士生!我很希望以此改变人们的观念,残疾人可以做得和普通人一样好,甚至可以做得比他们更出色更优秀!"她表示,不管再大的困难,她会尽最大的努力,好好攻读博士学位,将来学以致用,为祖国千千万万残疾人做一些事情,坚忍不拔地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
周婷婷在美国留学的三年时间里,充满着汗水和艰辛,却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了。比如语言问题,这曾经是她学习和周围环境交流的最大障碍。她不仅要学美国手语,而且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英语水平,以便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手语是聋人的"本民族语言",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她和周围的聋人朋友在手语交流上已经不成问题。如今,她不仅会美国手语,而且英语书面语更是没有什么问题。从外表上看,她不像患有失聪问题的残疾人。她能借助助听器和看口形,用汉语与熟人对话。婷婷的神奇人生,被拍成电影《不能没有你》,而且她主演了这部电影,放映后,全国为之轰动。
周婷婷的人生故事激励了许多人,不仅有残障人士,而且有身体健康的普通人。3岁半时父母亲就发现自己的女儿已是全聋全哑了。在以后的日子里,父亲一边为女儿四处求医治病,一边创造了一套赏识教育理论,帮助女儿学习。结果奇迹出现在这个家庭,聋哑的女儿不但开口说话了,而且借助于助听器进入省重点中学读书,辞职专门教育女儿的父亲,还被聘到南京市聋哑学校作了一名副校长。现在,父亲周弘已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的主任,专门从事教育研究工作。
伴随着女儿的成长过程,周弘逐步将赏识教育的研究视角从聋障儿童转入正常儿童。几年间,他深入到全国各地的学校、社区,为家长、教师、学生做了近2000场认识推广赏识教育方法的报告。一次演讲报告结束后,周弘要求家长们在纸条上写出自己孩子的十大优点,结果100多位家长中竟有一半人写不出。他大声疾呼: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本该富有人情味的家庭教育被异化了,做家长的完全忘记了对子女作为一个人、一个有着精神生命的人的应有的尊重和信任,更忽略了孩子之间所存在的差异,都视自己孩子是“神童”,一味地相互攀比,甚至不惜拔苗助长,最终导致家庭教育的彻底失败。
我国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说,赏识教育给人的是一个法宝,让你由失败走向成功,由痛苦走向幸福。岂止儿童,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单位之间甚至国家之间,都渴望赏识与成功。赏识犹如阳光滋养万物生长,而赏识教育是生存教育、发展教育和成功教育,它是一把打开希望之门的金钥匙。
赏识教育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中国青少年中心的高度重视,并专门成立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周弘出任主任。
婷婷笑着说:“我想说,爸爸你真是个伟大的爸爸,了不起的爸爸!”
记者问婷婷,这次被加劳德特大学录取,父亲有没有帮忙?她认真地说,从托福考试合格后,就不断地通过互联网向加劳德特大学推销自己,最终引起该校聋教系主任理查德博士的重视,才被录取进心理咨询专业的研究生。
作女儿的是怎样评价父亲和他的事业?婷婷笑着说:“我想说,爸爸你真是个伟大的爸爸,了不起的爸爸。小时候并没有觉得赏识教育有特别之处。长大以后,当我遇到许多事时,再回头想想,赏识教育让我懂得热爱生命、珍视生命,追求快乐的人生价值。”
想为聋人做一点事,这是周婷婷一心想考进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的原因。因为,她深知聋人的不易。她在大学毕业论文《聋人如何适应主流社会》中这样写道:“独自一人的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群中的孤独……久而久之,深深的强烈的孤独感就不知不觉地深埋心中。最可怕的就是自己已经麻木不仁到了全然不知。”
拓展阅读
1、爱的教育300字读后感优秀范文最新
读了《爱的教育》我走入了安利柯的生活,看到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的,生活的。
我觉得安利柯是一个非常非常孝顺的孩子。他天真,活泼,好动。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是《《卖炭者与绅士》》这一节写的是:诺皮斯骂培谛的父亲是个”叫花子“,诺皮斯的父亲知道后,非要诺皮斯向培谛和他父亲道歉,虽然培谛的父亲不停拒绝,可诺皮斯的父亲还是坚持要让诺皮斯道歉。从这里可以知道诺皮斯的父亲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啊,他作为榜样,让他的儿子也成为一个关心别人不取笑他人的人。
我看了这本书体会到同学之间要互相关爱。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我喜欢看的一本书之一。这本书中有许多感人的事迹,他们心灵高尚。也有许多爱国少年,不惜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国家,不让他人侮辱,不让他人欺负。其中‘‘心灵高尚的卡隆’’给我映像最深,故事是这样的:卡隆在学校发现有几个同学欺负克洛西,侮辱克洛西国家人。克洛西抓墨水瓶扔向那几个同学,结果没有扔中,却扔中了正要进来的老师。老师再三问是谁扔的,卡隆说是他扔的,老师不相信,克洛西在这时站了起来,讲述了事情的经过,老师后来表扬了卡隆,严重批评了那几个同学。
通过这一篇故事,我深深被吸引了。随后我感慨万千。心里不时地敬佩卡隆这种高尚品质,我也想向这种人学习,也做个心灵高尚的人。那几个人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侮辱他,这是很可耻的.,他不值得别人学习,我们应该乐于助人,做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
这本书中记录着一个意大利小学生每天所过的生活与接触到的人,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描写了他们对祖国和人民,对父母和兄弟,对老师和同学深厚真挚的爱……
我最喜欢是这本书中的“卖炭人和绅士”,它里面写了:人和人都是同等的,没有贫富之分。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差距而贬低他人的等级。就算是再富有的人也犯错,而不能因为他富有就纵容他。文中诺比士的父亲就是一个不因为富有而欺负穷人的绅士。只有你去尊重他人,他人就会尊重你。要养成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世界和生活,是起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课。
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它并不是来逼迫你去什么,而是一种加以行动上的教育。没有了烦恼,没有的精神上的脆弱。这就是爱的教育,这是我的理解。
这本书是以一个意大利小学生写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发生在他小学四年级期间的一个个小故事。故事里,有善良高尚的卡隆,他身材高大,在同学们心中很有威信,总是挺身而出帮助弱小;有聪明懂事的德罗西,虽然他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家庭也很富有,但他却从不因此而骄傲;有勤奋好学的斯代地,他不善言辞,却有着非凡的毅力;还有坚强懂事的波列科西,他一次次受到爸爸的无理打骂,却从未失去孝心,最终用优异的成绩换来了爸爸的懊悔……我看完这本书后,有很多感想,让我明白了团结友爱、刻苦学习、乐于助人、热爱祖国、尊老爱幼、是非分明这些优秀的品德。
《爱的教育》的书名是我好奇,这本书我看了四遍了。
真是越看越感动,越看越受教育,书中讲述了一位三年级的罗伯弟,他上学路过托拉·哥罗萨街时,看见一位一年级的小学生离开送她的妈妈往学校跑,因为跑得太快,跌倒在马路中间。这时候,看见一辆马车正好向他驶来,罗伯弟奋不顾身地跑过去把孩子抱住了,孩子得救了,那罗伯弟由于躲闪不及,车轮轧着了他的一只腿,最后残废了。这个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因为罗伯弟既然不顾生命去救那个孩子。他是多么勇敢,是值得表扬和我们学习的榜样。爱是强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大爱无疆啊!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的少年,他们有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废,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一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热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杜给那些少年听的精神讲话。
《爱的教育》这本书虽然不刻意讲究修辞和结构,但由于它包含了深沉的关爱,对普通人纯真心灵的热枕赞颂,由于它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使这本书于细微处见真情。作者用爱的钥匙,打开了人们的心扉。或许正是这个缘故,这本书的原名就叫《心》!
《爱的教育》体现了人道主义、博爱精神,使这本书流光溢彩、意蕴深远,超越了时空,获得了普遍的、永恒的价值。爱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身边!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我在二年级就读完的一本书,作者是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文学亚米契斯写的,全书通过一个三年级学生恩里科在一个学年里的记事,其中穿插着老师每个月给学生讲述的一则则美好又真实的每月故事。
而其中最令我感动的则是一篇叫“弗鲁丘的'热血”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天晚上,他们家非常安静,他的父母都去城市了,只有外祖母在家,等弗鲁丘回来,外祖母就说了弗鲁丘一顿,弗鲁丘听了外祖母的话,心里难过极了,就在这时,有两个坏人来了,他们抢走了橱柜里的钱。他们正准备走,却听见菜园里有农夫的声音,他们回头一看,由于动作过猛,面罩滑了下来,外祖母认出了这是谁,强盗吼了一声,直奔向老妇人,只见强盗手起刀落,弗鲁丘一下子扑向了外祖母,保护了外祖母,但弗鲁丘被刀刺中了脊背。他把美好、勇敢的灵魂奉献给了*。
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虽然已读过两年,但故事的最后一段话却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他的勇敢、孝顺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学习的榜样。
2、第七猎狗读后感
在暑假中,我读了一本书,叫《第七条猎狗》,使我深受启发,书中讲了作者沈石溪在西双版纳和狼度过的时光。
芭蕉寨老猎人召盘巴闯荡山林四十余年,先后已经养了六条猎狗。这些猎狗都有些不尽人意,这时,别人送了他一条军犬,名叫赤利。赤利是一条很忠心的猎太,召盘巴宁愿天天不沾荤,也要让赤利吃到肉。有一天,召盘巴外出上山打野猪,他不幸地遇到了一条发怒的毒蛇,朝着召盘巴窜了上来,赤利奋不顾身地和蛇搏斗,并把蛇咬*,然而,召盘巴只顾着打死野猪,并不知情,误以为赤利“违背”了主人的命令,不够忠诚,不管与野猪战斗的主人,自己对付毒蛇。。。。。。主人想杀了赤利,赤利逃脱后,在森林里做了一只野犬,却在主人被豺群包围时,挺身而出与豺群周旋,救出了受困的主人。
赤利对主人的忠心,是很少有的。
俗话说:撵不走的狗,驯不化的狼。可动物也有它们的感情、善良和爱憎。动物们是人们最好的朋友,我们不能对这些忠诚又可爱的朋友太过严厉,我们要好好保护动物,善待它们。
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像赤利一般的,勇敢的人,像岳飞、像刘备、像孔明。。。。。。我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是关于一只地位卑贱的猴子,每日鞠躬尽瘁地为猴王服务,后来,它渐渐变得与猴王一样强大,直到猴王去世后,那只地位卑贱的猴子很伤心,几天不吃不喝,在猴王的宝座上摆放了许多的水果,来怀念老猴王。 可见动物们也有勇气和忠心,这种感情有时甚至比我们人类还深厚„„
六(5)黄雨佳
3、第七猎狗读后感
我们都知道狗是人类最贴心的朋友,读了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一书后,我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故事讲述的是老猎人召盘巴的第七条猎狗的故事。老猎人闯荡山林40年,却得不到一条称心如意的猎狗,一直很遗憾。第七条猎狗是军犬的后代,“撵山快如风,狩猎猛如虎”。老猎人非常爱护它,给它取名赤利,也正是这条猎狗伴随着猎人走过了一段离奇的经历。
赤利帮助主人抓到很多的猎物,却从不独享。就是这样一条忠诚的猎狗,却在泼水节时被召盘巴追打。原来在森林里捕野猪时,它突然跑进乱草丛,召盘巴认为它临阵脱逃,对他不忠心。其实它也有它的苦衷:在捕野猪时,一条眼镜蛇飞速向召盘巴奔去,只差几步时,赤利向蛇撞去。按平常,狗是不敢和蛇相斗的,也许是救主人心切,赤利不顾一切,与毒蛇厮杀起来,最终把蛇咬死。召盘巴打*野猪,就把它打跑了。此后它成了豺狼首领,但它还是在暗暗的保护着召盘巴。有一次豺狼群包围了召盘巴,关键时刻它挺身而出,击退了豺狼,召盘巴感动得泪流满面,这条狗再次回到了召盘巴的身边。
忠诚、善良、勇猛是猎犬的天性,猎狗则是猎人的知音。狗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好好珍惜它们、爱护它们,营造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世界。
四年级:中秋快乐
4、第七猎狗读后感
1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既可怜有恐怖。这本书描写的不是只是狗,而是有狼、有狗也有豺,三方面动物的描写。当然,最动人的动物档案当然是——狗,这个部分。
在这个故事里,讲的是老猎人召盘巴前后养过七条猎狗,但却没有一条能让他称心如意。为此召盘巴常常唉声叹气,因为一个猎人,得不到一条极为满意的猎狗,就像骑兵没有一匹好马一样。但是他省吃俭用养的第七条猎狗十分威武漂亮,撵山快如风,狩猎猛如虎。召盘巴为他取名为“赤利”。
一次狩猎时,老猎人发现了一条野猪。一开枪,野猪扭了一下头,子弹没要了野猪的命,庞大的野猪向老猎人冲去。在关键时刻,赤利竟然跳到了草丛中,看到最后,我才知道,在猎人开枪时,踩碎了一颗眼镜蛇蛋。一般来说,狗不敢和蛇斗。哪料到草地里竖起一条黑褐色的眼镜蛇,血红色的舍须快速的吞吐着,紧盯着召盘巴。赤利在危急关头,蹿了上去两个动物在草丛中拼命地撕咬着,直到赤利胜利后。它跳出草丛,扑向卡在榕树中间的野猪……它成了野狗。
但它运气也不错,成了豹中之王。一天,它发现豹它们正在和自己的主人搏斗。它拼命嚎叫,命令豹赶快离开。可一点也不管用。老猎人以为赤利是来报仇的,没想到赤利和那些豺拼了,也要救主人。拼到最后,赤利遍体鳞伤……
多么忠诚的赤利,多么英勇的赤利,老猎人光凭这点,也能猜的出来吧……
2读了《第七条猎狗》这本书,让我知道了狗和狼,豺都属于犬类,是食肉类,是中型食肉猛兽。它们的身形体格不同,生存环境不同。它们虽然都是食肉类,但它们也有许多不同,狼和豺的野性大,居住在森林,沙漠,高原等地,狗却与人类关系密切。
人们见到狼和豺会恨之入骨,想尽办法杀死它,而狗却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与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它已经成为人类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助手。通过读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不能破坏自然环境的神态平衡。
3你看过《第七条猎狗》这篇文章吗?它讲述的是一个凄惨的故事,第七条猎狗读后感。作者在西双版纳听说当地人在那里发现了狈,便与那里的农民一起去寻找狈的踪迹。终于在一天晚上,他们发现了“狈”,“狈”与狼是在一起的,“狈”的前爪搭在狼的背上,靠两条后腿走路。农民们放出十几条猎狗,猎狗们一拥而上,围成两个圈子,对“狈”与狼进行了疯狂的撕咬。好几次狼都冲出去救“狈”,但又被猎狗脱了回去,最终“狈”与狼都*。
农民们上前一看,顿时惊呆了,“狈”原来是一条断了前腿的母狼,它还怀着身孕!大公狼几次奋力冲出重围,就是为了救出自己的妻子和未出世的宝宝。难道大公狼没有想过自己逃跑吗?难道它没有想过救妻子是白费功夫吗?没有想过自己也会没命吗?不,它知道,读后感《第七条猎狗读后感》。但是是什么力量使大公狼这只没有文明,智商甚至没有海豚高的生物在这危急关头,让我看到了一丝令人感动的智慧之光?是爱的力量。是啊,有人说过,只有爱是可以穿越时空,冲破种族限制,永远不变的。我感叹爱的力量,它可以让大公狼不顾生死,奋力去救母狼。《狼“狈”》这洋洋几万字的文章,把爱的颂歌无声地告诉了世界。我折服于大公狼对母狼的爱,我赞颂这世上所有的爱。有人问我人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我不知道。今天,我终于可以回答了,这世上最宝贵的东西,不只人类拥有,而是所有的生物都拥有,那就是爱,只有爱是神圣、纯洁、千古不朽的。我喜欢这本书!最后让我用一句歌词来结束我的文章。“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5、第七猎狗读后感
深入动物世界
——读《第七条猎狗》有感红旗街小学六年级一班王蕊话说,动物与人类一样,都有灵性、都有着自己生活的习性与特点。在读完《第七条猎狗》这本书之后,我对猎狗,这种动物有了更深一个层次的了解,它忠义勇敢、是狗中的豪杰!
在《第七条猎狗》这本书中,主要是讲述了狼、狗、豺这三种动物感人肺腑的故事。在这其中,最让我震撼的故事就是《第七条猎狗》!
芭蕉寨的老猎人——召盘巴的第七条猎狗——赤利,它行走时快如风,狩猎的时候又猛如老虎。赤利,它被召盘巴视为猎人的骄傲!可是,就在泼水节的那天里,召盘巴竟然要亲手将赤利宰杀,原因是惩罚赤利的胆小与不忠义。就在这时,与赤利结为伙伴的艾苏苏(召盘巴的孙子)不忍心让它被杀,所以,就偷偷的把它给放走了。到了后来,在召盘巴与艾苏苏快进入豺狗之口时,是赤利挺身而出,才救出了老猎人与艾苏苏。读到这里,我有一些气愤,如此忠义的赤利又怎会去背叛召盘巴呢?其实,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那日在大黑山中召盘巴与野猪搏斗,野猪十分凶猛。但是赤利并非临阵逃脱,置主人生死于不顾,然而,是恰恰相反的,它是救了老猎人一命。因为在召盘巴与野猪搏斗的同
时,他并没有发现背后虎视眈眈的眼镜蛇在盯着他,是赤利在危*头,不顾一切地与眼镜蛇搏斗、拼杀。才让召盘巴在蛇口下躲过一劫。但是召盘巴却不知情,他以为赤利胆小不忠义,所以才要杀死赤利。在这里,我不得不赞叹赤利的忠诚与勇敢。到了最后,就在召盘巴快要被豺狗咬死的时侯,赤利一心向着主人,与豺欲血搏杀,才拼出了一条血路,让他们爷孙俩平安无事。多么感人的故事啊!狗,它们是我们的朋友啊!
在人类还以打猎为生的那个年代里,因为狗有敏锐的听力与矫健的身手,所以帮助人类寻找和捕捉食物。所以,才有猎犬。而且,有许多狗经过训练,成为警犬,它们帮助人们搜捕、戒备等工作。所以狗,是人类生活中的好帮手。但是,在我国的俗语中有“狗仗人势”“狂犬吠日”“狼心狗肺”等。而褒义狗的成语几乎没有,我觉得,这对狗也是很不公平的!
动物是有灵性、有智慧、有思想的!它们有它们自己的语言,就像我们人类有自己的语言一样。读完《第七条猎狗》这本书后,我又一次的被动物而打动了,也希望,狗与人类能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33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