岠山几度荒凉几度春散文
提及下邳,不能不提到岠山。没有岠山的依傍,下邳的千年旧梦也只能是有肉无骨。
必定它见证过下邳的天崩地裂,也曾承载过数度的颓废与重生。
据《史记》记载,岠山原名葛峄山,又称峄阳山。当地人则把葛峄山俗称为岠山。它是仅次于连云港云台山之外的苏北第二高山。如今山的面积跨越睢邳两县,广袤27里,西南东北走向,纵约3000余米,横约1300余米,平列四峰。西峰最高,即为主峰。主峰名“白云峰”,亦称“白云崖”,云气蒸腾,古木蔽日,峭壁嶙峋,堪称苏北独秀。
“巨峰独秀耸长空”,这是清康熙年间邳州进士季运隆所撰写的下邳八景中的一句诗。只那一个“秀”字,便足见岠山古木葱翠蔽日之态,山高峻秀瑰丽之姿。相传,岠山之中有桐树,桐树质优,他地无法与之比,专用来制作良琴,制出的良琴,琴声曼妙悦耳。战国时有本地理著作《禹贡》,也说过位列九州之一的徐州,盛产“峄阳孤桐”。梧桐花盛开的时候,自有一种元气淋漓、朴野酣畅之美。梧桐花开,最喜凤凰来栖。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山南偏东那块凹下去的地方,至今仍一直被称作凤凰窝。难怪,有那么多的仙风道骨要集结于此。原是来静看桐花之美,更是来聆听良琴之音。
古下邳沉陷之后,岠山便从此一蹶而不振。满山古木苍松,也不知魂归何处。是因古下邳的消亡而伤了心,还是因战争的狼烟漫卷而凋敝成丘,一切都不得而知。
在我的记忆里,岠山最早留给我的便是遍山槐香。千亩槐花,环山铺绽,让人望眼欲穿,给人无限遐思。风里,它能香飘数十里。漫山遍野的槐花,其开也烂漫,其落也缤纷,极能勾着人的魂魄。槐花开放的日子,我们多半在山间。山里有太多的美好,吸引着我们停下来。那个年代,槐花几乎成了山下人们的主食。槐花汤,槐花饼,槐花蜜,槐花窝窝头……谁家没有槐花香。槐花,一簇簇一串串,乳白晶莹,纯洁深柔。疑似一朵朵雪,又似一朵朵云,幔着一座座山头。阳光里,整座山都金灿灿的,白得开心和晶晶亮。槐花的蜜,当属蜜中精品。点点入口,芳香沁入喉,滑过胃,五脏六腑都能通畅明亮。花开时节,有南方人来,他们带来无数箱蜜蜂停在山下。看着他们把一罐罐花蜜送走,心里既羡慕又妒忌。这样的花海里,我们留下数不尽的快慰与欢心。印象里,十年槐花,仿佛一场梦。在我的童年里,写着蜜样的记忆。
土地承包那年,山似乎被冷落了,山上的槐也被冷落了。在公私纠结的十字路口,山上的那些槐树,选择了被砍伐的命运。十年树木,就这样的被毁于一旦。岠山,从此便一**渐入荒凉。当年,是多美的一座山,石俏树美,花香草绿。山顶和山腰的石缝间,茂盛着半夏、玄狐、何首乌等多种名贵药材。每一年秋,我们便争相去采挖。山下长满红草,秸秆硬朗,色彩紫润,仿佛山的衣裙,铺展与山下。小时候,山民们住的那些房舍,全由它来苫避。我记忆里的所有房屋与棚舍,十多年里皆是土墙苇笆红草顶。红草地里,只要雨来,每一季都要生出一朵朵黝黑厚重的地皮来。那东西很好吃,把它摘回家,放上椒盐一炒,肉肉的,滑滑的,香味隆重,营养丰腴,不弱今日之木耳。
红草地里的*母菜,开出的花甚是好看,每一棵菜心里都能开出数个花瓣来,花瓣分蕊展开,蓝紫白红搭配匀称,朵朵自然天成,是怎样的手和眼才能塑造这一身的惊人和谐啊!
最喜山涧水声,哗哗流淌似良桐琴音。泉水山中来,溅出的水花朵朵洁白如玉。洗衣浣发濯足,每一条山谷里欢声笑语都能流成一条小溪。水里有游鱼,那是溯流而上的游鱼,迎着浪花嬉闹,我们常顺着山涧去追逐鱼儿们欢天喜地的样子。泉水清洌、甘甜,带着满山的醇浓的*香。十多年里,我们村里人一直就啜饮的着这样清澈的山泉水。
山美,水美,树美,草美……岠山留给我的,无一处不让我牵挂。
可惜,山被抄家后。自此,荒芜了近三十年。山洪一年年汹涌,山石一年年滚动。山下的河塘,也便一年年淤积。靠山吃山,每天都能听到石破惊天的轰鸣声。满山石塘林立,石头无节制的被开凿、敲打、锻造,一车车被私销山外。好端端的一座山,从此没了棱角,真正成了荒山秃岭。很多年前,就传说山下有宝藏,每一铣下去,都有可能会出现秦砖汉瓦。新一轮的造山运动,又卷土重来。岠山,开始经历数年的开肠破肚之苦。整座山,风雨飘坠,泥土横流,乱石纵横,千疮百孔。
看到岠山被糟蹋成这般模样,心在滴血,然而无能为力。
三十年的荒芜,让我等得好辛苦。
听说山要开发,心潮澎湃好几年。开始有人零星的植了一些树,譬如山楂、樱桃、石榴、桃树、杏树……只在山下。树活得很灿烂,春一来,整个山旁都渲染着火树银花。山上,因为水土问题,没人敢试。还是*力量的伟大,两年时间,开山造林。动用数千居民,将数万棵树木**石缝。从此山欢水笑,草长莺飞。
今天的山,你且看她。满山,一眼无法忘却的绿,直逼你的眼。丛林处,果树飘香,好鸟乱鸣。就那青梅,斜枝于环山路畔,就让你水漉漉的馋涎欲滴。栾树、榉树、琵琶树、沙棘树……几十种树木交错并生,更是葱郁苍翠,五彩斑斓。宗禅山寺的香烟缭绕,钟声粗犷浑厚,香客络绎不绝。好一派盛世丽景,让人流连忘返。
岠山,几度荒凉几度春。风风雨雨之后,它的前景定当是强唐盛汉模样。
拓展阅读
1、佛山的春节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的到来使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欢乐。在佛山,最热闹的要数春节了。
冬至,人们就开始匆匆忙忙地准备着过春节。大人们手忙脚乱,买鸡、鸭、鱼、肉,将它们腌制成腊鸡、腊鸭、咸鱼、腊肉,挂在阳台上晒干。走进小区,就飘来阵阵肉香,让人忍不住停下了仔细“品尝”。
除夕前,人们买来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花摆放在家中,买一盆年桔则意味着百年好合,买桃花则意味着家中的青年人可以叫上桃花运。买花的.同时,大人们也会给孩子买上一些鞭炮燃放。
除夕时,人们从头到尾洗干净,穿上新衣服。逛花街是每年都必不可少的,花街上什么都有卖:应有尽有的花、各式各样的玩具,成堆成堆的书,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
年初一,全家都去亲戚好友家拜年,大人们一见面便热火朝天地聊起来,孩子们总是叩头如捣蒜地伸手要红包。这一天还要吃团圆饭呀!年糕、汤圆、米饼,还有煎堆都是佛山的特色,一上桌就吸引了全桌人的目光。
元宵,是除夕过后最热闹的日子,处处张灯结彩,灯光照耀着每一个角落:处处灯火通明,各式各样的灯:花灯、纱灯、纸灯、走马灯。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春节大笑着从忙碌中走来,又匆匆、悄悄地从梦中离去。今年的春节过得可真有年味儿!
2、佛山的春节作文
说到我家乡佛山的春节习俗,那可真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了。
因为我喜欢听那个传说,我给大家讲讲吧!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的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没多大差别吧!
3、佛山的春节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的到来,使每个城市,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欢乐。而佛山的春节,在腊月初旬便已开始。在腊月中旬,各家各户便已开始准备年货过年。此时,各大商场人头涌涌,景象十分壮观。
年二十六,妇女们会在家里炸一些煎堆油角。这些食品是小孩子的最爱。其实,煎堆有三种,第一种是平常妇女们在家里炸得那种,这种煎堆口感滑而不腻,软软的,让人回味无穷;第二种是九江煎堆,九江煎堆像一个大饼似的,大约有两三厘米厚,馅料有花生、糖和爆米花,口感十分松脆;第三种则是龙江煎堆,龙江煎堆的馅料跟九江煎堆的馅料基本一致,但不同的是龙江煎堆外形是圆球状的。这两种煎堆是小孩的最爱,而软煎堆则受老一辈的青睐。
所有的准备,其实都是为了那一顿饭。年三十晚,全家的人必定坐在一起吃团圆饭。饭菜大致有“发财就手”——发菜猪手、莲子百合炒肉丁——“百年好合”,另外还有应节的慈姑顿五花肉等……饭后,大家谈笑风生,品尝年货、煎堆油角。这顿饭,人们重视的不再吃,而重视那团圆的气氛。大年初一的光景则与除夕大有不同。大年初一,人们都在家里休息,摆设好初二初三迎接客人的年货——糖冬瓜、糖莲藕、糖莲子……正月十五,正是元宵佳节。
此夜,百万人齐集通济桥,口中默念“行通济,无闭翳”,施施然走过通济桥,求得来年风调雨顺,心想事成。正月十六,春节圆满的结束了。大人们又回到工作岗位上,孩子们则也回到学习上去了。佛山市虽是一个大城市,但它却保留许多特别的,历史悠久的风俗。我爱佛山的春节。
4、佛山的春节作文
每个地方过春节都有自己的特色。在佛山的春节里,最具特色的就要数逛花街和开油锅了。在每年的春节前半个月左右,花街就开始了。我们上一年是在陈村花市逛花街的。
那一天,我们来到花市时,外面水泄不通,连车子都开不进去,花市里人山人海。我的耳边全是说话声,有的是在讨价还价,希望卖主能把价减低;有的是卖主在推销自己的年花,年桔;有的是在找搬运车……而花市里的贺年植物更是应有尽有,年花有:蝴蝶兰,水仙,鸡蛋花……年桔也有不少:四季桔,金桔……我来到一个摊子前,发现这个摊子的植物很有趣,奇形怪状:橘树的树型像是姑娘们在做着体察操;袋袋果的样子活像一只小刺猬;苹果个个长得像个女孩,羞滴滴地躲在碧绿的叶子后……在我们的精心挑选下,终于选中了合自己心意的贺年植物:一棵同我一般高的朱沙桔树;八盆含苞欲放的年花。我们走出花市时,花市里还是人山人海,像大海里的波浪——到处涌。
开油锅也是一个有特色的传统。人们通常在开锅之前会挑选好年前那几天哪天是良日,到了那天才开锅。煎堆多数在前几天就已用经过挑选加工的谷捂成一个圆,但是在把它们放进锅之前,还要给它们穿上一件“衣服”,免得谷子贪玩,跑出来。这件衣服大多是白色或黄色,但是在下完油锅出来后,衣服就会变成金黄色的,让人看了,两眼放光;口水也要溜出来看看。但是,要过一会儿才可以吃,因为刚下完油锅,吃了会上火。但这些食物过不了多久就没有了。
怎么样佛山的春节有意思吧!
5、关于游记的散文随笔:游巨石山记
微点阅读网:巨石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是安庆巨石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所在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游巨石山记》这篇文章吧。
三月的一个周日,几位同事相约去游安庆巨石山。巨石山坐落在宜秀区罗岭镇的小龙山境内,峰高海拔500多米,因山上多巨石而得名。
车行一个多小时,我们便来到巨石山脚下,下得车来,一眼便看到山门上赫然卧着一块题有“巨石山”三个大字的巨石。售票处的房子宛若童话世界里的大石头房子,尽管这些石头是人工制作的,可依然给人一种巍然大气与山林浑然一体的感觉。
进入山门,拾级而上,眼前尽是穿着各色衣裳的游人,在这乍暖犹寒的初春,恰好弥补了山林单调的青灰色。山不高,林也不密,偶尔看见有绽放着小白花的玉兰树点缀其间,让这刚卸下冬妆的山林散发出春的气息。
我们沿着石阶向上攀登,耳畔传来淙淙的溪流声,哗哗的瀑布声。这让游客们沉重的脚步声有了动听的和声伴奏,心情愉悦起来,脚步也变得轻快多了。
游客们走走停停,有上有下,溪流善解人意地或急或缓,尽地主之谊伴随左右。山路边的扩音器里播放着舒缓的曲子,游人一路走着听着聊着,不知不觉来到姻缘石下,偌大一块扁平的巨石高悬头顶,姻缘石下长着一棵姻缘树, 这是游人休息的大平台,也确实是小情侣们谈情说爱,缔结姻缘的好地方。
其实,真正跑到这地儿来谈恋爱的倒也没见着几对。到巨石山来游玩的几乎都是冲着山顶的玻璃栈道来的。
走出巨石右边的一线天,我们继续向山顶攀登,转过一个山角,我们看见山顶的玻璃栈道上挤满了游客,栈道的顶端是一个圆形的大玻璃平台,上面也满是人,很是热闹!
胆大的男女游客跑到平台的边沿扶着栏杆拍照,还有更大胆的竟举起自拍竿摆着各种姿势玩自拍。平台中间的玻璃上有大人、小孩趴或躺在上面 ,不知是显示胆壮还是胆怯。我走近前才发现他们身下的玻璃是深色的,人在上面是看不清下面的深谷,不至于晕眩。
我们加快脚步,上得栈道。只见眼前一块彩色的如龟背的大石头,听旁边的导游说,这块巨石叫“爱心石 ” 。此时,在爱心石边拍照留影的孩子、大人络绎不绝。但愿爱心石真的能够将爱心播种在这些游人的心里。
导游指着爱心石对面一块形似石猴的巨石向游客介绍,传说从前巨石山的猴精与山北面菜子湖里的龟精在这里谈恋爱,欲结为夫妻,被观音娘娘发现。观音透过法眼仿佛看到菜籽湖湖水泛滥成灾,冲毁巨石山,淹没山南大片田地和房屋,遂阻止这桩孽缘,击出法掌,拍散这对冤孽 。今天我们看到猴石身侧的手掌印就是观音娘娘的法掌印。
胆战心惊地走过一回玻璃栈道,胆子着实练大了不少,估计平时有恐高症和心脏病的人在玻璃栈道上走一遭,以后也胆大健康如常人一般了。
玻璃栈道是最近几年国内新增的旅游项目,大多名山都投资兴建,的确是个捞钱的好项目,但愿游客们在掏钱游历的同时,既有益身心,又安全无恙。
下山途中,我们回头远望,那山顶的确像卧着一只龟精和一只猴精,两块巨石默默守望了千万年,估计再也没有结为夫妻的可能了。
想想观音娘娘也是为天下苍生着想,若非她当年狠心一掌拍散猴精与龟精的姻缘,也就没有今天的宜居之城——安庆了。
爱心石上的龟精与相好猴精硬生生地被观音娘娘拆散了姻缘,断送了小爱却成就了大爱 ,让小龙山中的巨石山阻挡了菜籽湖的洪水,成为了安庆城的一道天然屏障,造福了万民,也算是留下了一大功德。也不枉今天一拨又一拨的游客来巨石山看望它们。
这巨石山上的每一块巨石因为它们的神奇的情爱故事仿佛都有了生命,就像那些巨石上写的石刻“龙山凤水”“情缘福地”“情定三生 ”。巨石山因为有了这些被赋予了想象和生命的神奇巨石而生动、灵秀起来, 现在已经名闻遐迩,招来四方游客!
作者简介
缪珣,1964年出生,安徽省桐城市小学高级教师,喜爱阅读、旅行、写作,多篇随笔、散文、诗歌发表于当地纸媒和网络平台。
作者:缪珣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微点阅读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30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