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 2025-07-16 12:07:24

认识钟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在课前的了解中,我发现有好多孩子都有漂亮的小手表,有的是有分针和时针的,也有的是电子表。虽然一部分学生不能迅速准确地看时间,但基本上都能说出钟面上的要素,认识整时,有着基本的时间观念。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2.整时与半时的读法与写法。

3.时间观念的初步建立。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整时与半时的认读与写法。

教学难点:整时与半时的区别,半时的两种写法。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 学生能否独自准确读出、写出钟面和电子表上的整时与半时。

2. 学生能否自行在钟面上拨出相对应的整时与半时。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4 节

课时 授课

认识整时 学会读、写钟面与电子表上的整时 1节

认识半时 学会读、写钟面与电子表上的半时 1节

练习课 通过多种练习,准确区别整时与半时 1节

单元测试及分析 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1节

合 计 4节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

2.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三、预计教学时间: 1 节

四、教学活动

(一 )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老师播放一小段钟表的声音

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好像是敲钟的声音。

师:我们听到的是钟表店里的声音,这节课我们就来和钟表兄弟们交朋友。

2.看主题图,感受生活中的知识应用

师:听完了音乐,我们去小红家看看。

(课件展示:时针和分针走到7点整,小女孩起床了。)

师:你看到了什么?(生回答略)

师:小红每天早上都在7时准时起床,在数学里,我们通常把7点说成7时,我们也要学习小红,遵守时间,按时起床、上学。

(二) 新知学习

1.看钟面

(以两个同桌为一个单位,每人拿着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小闹钟,观察、讨论。)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看钟,知道小红是7时起床,那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钟表兄弟的脸上到底有些什么呢?

2.说钟面

生 :我们看到有三根针在工作,我们还知道它们叫时针、分针和秒针。

(请这一组到投影仪下指出三根针)

师:那谁能告诉大家三根针分别是怎样的?

(生回答略)……

【小结】:钟面上有12个数,(课件画面钟的12个数,时针、分针闪动。)

(教师可在此时指出:那根最细最长的针叫秒针,我们今后再来好好认识它。)

1. 教师在钟上拨一个时刻5时。

师:你知道这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看的?(生回答略)

【小结】:当长长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5,就是5时。

(教师贴上5时的钟面,板书:5时)

学生自拨2时、12时,分别问学生表示几时。

4.会拨整时

师:我们每天在在什么时候来到学校?请你在自己的钟上拨出。

(反馈:投影下展示操作结果。)

师: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个拨,另一个说出是几时;也可以一个小朋友说自己喜欢的时刻,让另一个小朋友拨一下。(反馈时可抽2对同学展示活动过程)

5.会认电子表

1. 引导学生观察书上91页的电子表的图示。

师:你认识这样的时刻吗?(生回答略)

【小结】中间有两个小圆点,如果后面是“00”,那么前面写着几就是几时。

(课件显示电子表11∶00 和 1∶00)

师:你知道这表示几时?(生回答略)

2. 联系生活。

师: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这样表示时间的?

1.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半时。

2.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半时的方法,知道表示半时的两种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三、预计教学时间: 1 节

四、教学活动

(一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投影仪出示3时半钟面。

a.师: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可以请学生用自己的钟,依照图上钟面拨一拨。)

b.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

由学生自主交流汇报:时针指向3和4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3时半。

2.依次出示8时半、10时半。

请学生观察,并让同桌合作,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通过动手拨一拨,观察、分析、互相交流,找到半时分针与时针指的位置的特征,使学生充分了解时针、分针在半时时候的指向。]

a.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发现了3时半、8时半、10时半钟面上的分针都是指向6。

b.师:半时与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讨论)

汇报:前面学习的整时,分针转一圈都指向12,而今天认识的半时,分针转半圈指向6。

【小结】: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3.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

【小结】: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的左边是几,点的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二)实践应用

1.投影课本第93页“做一做”。

2.游戏活动:

a.教师说出几个时间,让学生用自己的钟拨一拨。

b.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可交换)

3.让学生任意拨出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一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自由交流)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 看钟面填空。

3.看钟面写时间。

【提高练习】

2.再过1小时是几小时?

【拓展练习】

1.小动物说的对吗?为什么?

2.画出最右边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四)教学效果评价:

1. 先看钟面下方是几时,再在钟面上画出时针的位置。

2.先看钟面下方是几时半,再在钟面上画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3.看钟面,写出大约是几时?

以上就是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计划,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拓展阅读

1、人上册:第2课时《直角》

习目标 (习内容

《义务科书》(人版)二上册第40页例3、例4相关内容及做做、练习八6——8题。

直角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生在第课时中,对角有了基本的,知道了角的构成——个顶点和两条边,明白了角的大和边的关系,还会画角及比角的方法,这些对本节课的习打下了基础。同时,本节课的习对后续的锐角和钝角的做了铺垫。直角既有角的构成特点,也有自己独有的特点——直角的大是固定不变的。材中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直角引入,沟通了生活和的联系。

(二)核心能力

直角”这节课,充分利用了三角尺这重要的工具,在判断直角、画直角的操作活动中都要用到它,为什么可以这样量、画。从而体会“直角的大是固定不变的”这内涵,体现了的思维方式,从直观到抽象。也培养了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能提出些简单猜想的能力。

(三)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找找、比比、折折的活动中,知直角,并能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个角是否是直角。

2.通过师示范,能正确使用三角尺画出直角。 (四)习重点

知道直角的特点,能正确判断个角是不是直角。 (五)习难点 用三角尺画直角。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直角》课件、《直角》随堂测、《直角》课时作业、折纸、三角尺、答题卡等。

1.画出3个大、开口方向不同的角,并给其中的个标出顶点和边。 (二)课堂设 1.导入

师出示下面的图)

师:这些图形中有角吗?

师:这些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和我们之前知的角有不同的地方吗?今天我们就起来这样的角——直角。(板书课题:直角)

【设意图:在导入环节,观察生的生活常见的国旗、椅子、双杠,发现角并感知角的不同,在和之前习的内容的知冲突中,感知直角,引发探究这种比较特殊的角的习兴趣】

(课件继续出示从3中生活物品中抽象出来的角)

师:这几个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三个角的相同之处。 总结:都有1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师:角的大与什么有关?这三个角的大我们怎样来判断? 生打开书,动手尝试,并发意见。

师:我们可以把3个角用叠合法比比。(课件演示) 经过演示,3个角的大样的。

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我们可以使用三角尺,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个直

角,请拿出你的三角尺,找找,看看2个三角尺上的直角是不是样大的。

师:请你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再来判断下,我们刚才找到3个角是直角吗?并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再次使用三角尺判断,并说明自己比较的方法。

总结:先将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和要判断的角的顶点对齐,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条边和角的条边重合,看看三角尺上直角的另条边是不是也和角的另条边重合,如果重合就是直角,如果没有重合,就不是直角。

师:请用三角尺比科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课本40页做做第1题)

师:你会用纸折个直角吗? 活动1:让我们动手折个直角吧! 师:怎样判断你折出的是不是直角呢? 师:你是怎样折出这个直角的?

师:把你折的直角和同桌比比,你们发现了什么? 同桌比角,交流讨论汇报。 总结:直角的大样的。 师:你还能发现哪里有直角?

生观察、发现身边的直角,感受直角的大定的。 (3)画直角

师:我们研究了直角,让我们来画画直角。 ①老师示范画。

师:老师是怎样画出个直角的? ②生和老师起画。

活动2:生独立画,并说出画直角的方法。 (4)巩固练习

①课本第40页做做第2题,图形中有几个直角。(说说应该怎样完成这道题)

师:我们应该先判断哪些角是直角。

②课本第44页练习八第6题,判断哪些角是直角。(说出理由)

③课本第44页练习八第7题,在方格纸上画直角。(说说题目的要求。) 师:说说,你是怎样在方格纸上画直角的? 总结:方法: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画。

方法二:利用方格纸上的横线和竖线画出来更方便。(由于方格纸是生第次接触,要做介绍)

④课本第44页练习八第8题,照右图在钉子板上围个正方形和长方形。 (师要做好示范,并介绍钉子板)

【设意图:在操作活动中,使用了三角尺这中的重要工具,在练习中,还出现了方格纸、钉子板这些中常用的工具,还设了折折、画画、比比的动手操作活动,调动生多感官的参与,使生从多角度直角,加深了对直角的,同时也为锐角和钝角的习做好了铺垫。】

3.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了直角,能使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个角是不是直角,还发现了直角的大定的;知道怎样画出个直角、折出个直角。

(三)课时作业

1.找出直角?在( )中画“√”。

【答案】第1个和第4个是直角。

【解析】考查目标1。第2个是比直角大的角,第3个是比直角的角。本道题考察生能否按判断直角的方法,正确使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比,有没有科严谨的态度。特别是第3个角,是凭经验还是真正比了,另外,角的开口方向不同,也考查了生的动手能力。

2.在方格纸上用给出的点作顶点,画2个开口方向不同的直角。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标2。方格纸上画直角,降低了难度,但要用给出的点作顶点,并画出开口方向不同的直角,考察生操作三角尺的能力。

3.按要求完成。

,图中各有几个直角。并填在图形上面的( )里。

( )个 ( )个 ( )个 ②请在上面各图中各添画条线段,使各图中增加2个直角。 【答案】①1个直角 、0个直角、2个直角 ②略

【解析】考查目标1、2。本题为综合考察题,第1题考察直角的判断,第2题考察知的综合应用,要求画条线段就增加直角,那么画出的线段必定是直角的条边。

2、人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案优质课

义务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80、81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目标:

1.使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公式,会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转化的方法,培养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生的合作意和探究精神。 三、重点难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公式及正确应用。 四、具准备:

每组三张平行四边形纸片和把剪刀。 五、过程:

(课前,各大组起自己的组名,制定自己响亮的口号,课上请大组长带领喊出自己的组名与口号,使生进入习状态。)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王爷爷和李爷爷因种地不方便,两块地要交换下,可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们又为难了,为什么呢?

生:王爷爷的地是长方形,李爷爷的地是平行四边形。 师:两块地样大,交换才算公平,对吗?怎样衡量这两块地的大呢? 生:求面积。 师:长方形的面积咱们过,怎么求?出示据让生算下。 师:平行四边形怎么求?请同们猜猜。(渗透猜测思想) (二)合作习,探究新知

师:咱们前面除法,除的除法怎么算呢?是啊,在除的除法中,我们应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了问题,我们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咱们过的图形进行算呢?组讨论下。

师:请各组拿出手中的任意个平行四边形,其余的先不要动,动手画画,剪剪,拼拼,看能不能转化成过的图形。

【注:此处注意放手让生大胆尝试,生在自主操作中能够找出拼剪方法,师可进行**指导。】

师:哪个组到前面来汇报下?有什么疑问?有什么补充?

组1:将平行四边形可沿左顶点所在的高剪成个三角形和个梯形,将三角形平移到右边,梯形和三角形就拼成个长方形。

组2:将平行四边形沿中间高剪开,剪成两个梯形,将左边梯形平移到右边,两个梯形可拼成个长方形。

【注:体现出沿中间的高与顶点引出的高剪两种情况,课件演示,动态展示剪的过程。】

师:新拼成的长方形与原平形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生:没有变,因为形状虽然变化,但是面积没有变化。 师:为什么要沿高剪? 生:沿高剪可以拼成长方形。

师: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后都可以拼成长方形?请各组拿出其他平行四边形,请同们对其余的三角形进行操作。

组汇报,上台演示,通过大量的事实可以验证个结论:所有的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后都可以拼成个长方形。

师:看来,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条高剪开,都可以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新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生: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生:从刚才剪拼的过程中可以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

(师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组讨论,课件演示。)

师:如果用s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算公式用字母怎样示?

生:s=ah(板书)

师:刚开始是不是有些同猜对了?你们真厉害,用行动验证了前面提出的猜想,看来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师:那现在李爷爷家的地可以算了吧?

生:不能,要想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与宽,要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底与高。

(出示上面据,生在本子上列出算式,生板演,出示课件上的公示代入法。)

师:通过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块地的大相等,可以交换了。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出示三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让生求出它的面积。 2.变式练习: (1)判断:

①平行四边形的底是7米,高是4米,面积是28米.( ) ②a=5分米,h=2米,S=100平方分米。 ( ) 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 ) (2)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对吗?

3米

6米

生:这种算方法不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而3米不是高,要想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必须知道高。

(3)已知下图中正方形的周长为32厘米,求右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本83页第6题)

生:通过算可得出,左边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右边平形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正方形的边长都是相等的,所以右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为:8×8=64(平方厘米)

3.拓展练习:

在两条平行线中间,出示不同形状的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四个,让生通过观察得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四)当堂检测,落实目标

检测题的设置采用活页作业形式,课前书面打印好,课上人手份,师课后批阅,了解课堂达标情况,确定和调整下节课

3、上册进度

生基本情况分析:

期继续担任两个班,二(1)班47人,二(2)班47人。二生在经过习后,基本知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习也有了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期的中更多关注后进生习兴趣和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材分析

内容

材内容包括下面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内乘法(),内乘法(二),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几时几分,广角,用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目标 知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算。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相乘。

3、初步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物体长度的意

4、初步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个角是不是直角;会辨锐角、钝角;初步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务的排列和组合,培养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 8、体会的乐趣,提高的兴趣,建立的信心。 9、养成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定如下: 单元结束 平均错误率 内乘法 6%以内 速 度 绝大多达到每分做8题 平均错误率 4%以内 期 末 速 度 绝人多达到每分做10题 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信息作出解释。

2、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和组合,培养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的过程,感受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的乐趣,提高的兴趣,建立的信心。 6、养成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的重点、难点

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内乘法。

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实践、思维的训练。

三、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要求,而应该根据指导纲要,结合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生的习负担。

2、要尊重生,注重法渗透。在习中,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生获取知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生的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生动用所的知解答日常生活和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生的兴趣,培养以致用的意

5、要注意适当渗透思想和方法,有利于生对某些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的开放性,培养生的创新意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师在时,要引导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得愉快,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生良好的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习语言课程的要点,怕苦畏难,不肯去做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新授知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4、人版六下册《圆柱的

材第17~20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材分析:

本课是在生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基础上进行的,是生空间观念的进步拓展。本课内容分三个层次编排:圆柱的;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习圆柱的侧面积,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情分析:

生已经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具备了定空间观念。圆柱是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形体,因此时应从直观入手,帮助生形成象。此阶段的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时指导生看书,观察圆柱实物图,采用动手操作、组合作习等方式进行讨论,探索圆柱的特征,并利用课件的演示,帮助生更好地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目标: 知与技能

(1)圆柱的几何图形和圆柱的特征。 (2)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3)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形象——象——抽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习方法。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的操作过程,体验比较、发现、归纳的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从生活中的乐趣,激发习兴趣,培养生观察、概括、抽象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

圆柱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和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方法:

法:结合实物,质疑引导。 法:观察比较,自主探究。 准备:

长方体模型、袋子、圆柱形实物、圆柱具模型、长方

形硬纸、木棒。

过程: 、谈话导入 1.游戏。

师:同们,喜欢做游戏吧,上课前让我们来做个“摸摸”的游戏,按老师的要求在袋子里摸出相应的物品。 (1)请摸出个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的物体。 (2)请摸出个直直的、上下样粗细、能够滚动的物体。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的新朋友——圆柱(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关于圆柱,大家想知道些什么呢,有什么想法吗?

[设意图:为习圆柱的知作准备,激发生的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

(1)投影出示岗亭、客家围屋、比萨斜塔、灯笼、蜡烛等图片。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结:它们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人们把许多

建筑物设成圆柱形状,以增加立体感和美感。 (2)出示上述图形的几何图形。

师:如果把它们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 (3)交流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1)例1:观察个圆柱形的物体,看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征?

引导生自并观察圆柱形状的实物。

独立阅读材第18页第1、2自然段。注意边读边用笔画画,如有不理解的地方,结合你手中的圆柱体,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来感知。 (2)组织交流汇报。

师:看完书的同,请你把了解到的知和同伴交流下,好吗?

通过交流得出:圆柱是3个面围成;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出示圆柱几何图,并在图中显示底面、侧面和高。 (3)请生说说手中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4)感知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关系和侧面的特征。 引导生观察、议论: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并说出自己是怎么发现的?

师引导结: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

两个圆。

(5)出示两个高矮不同的圆柱,问哪个高,哪个矮? 想想: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有什么关系。 (6)做做:把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榜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图形? (7)完成材第18页“做做”。

组织生先独立做做,再在组中相互说说。 3.圆柱侧面展开图

(1)组织生摸摸圆柱形实物,看看圆柱侧面在哪里,猜想下侧面剪开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2)组织生分组合作:剪开侧面再展开。 (3)引导生观察思考: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

(4)引导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展开图是正方形? (5)完成材第19页“做做”

[设意图: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整体感知圆柱;通过动手操作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以及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材第20页“练习三”第1题。 2.材第20页“练习三”第2、3题。 四、课堂

通过这节课的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 圆柱的

底面:圆柱的上、下两个面。

侧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 高: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

点击查看更多认识钟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29197.html

热门阅读

  1. 最新圣诞节给领导的祝福语
  2. 阿里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3. 有关生日贺卡祝福语
  4. 有诗意的中秋短信祝福大全
  5. 王小波黄金时代语录
  6. 祖国在我心的手抄报内容
  7. 平安夜部门祝福语
  8. 七夕情人节的手机短信祝福
  9. 普法依法的治理工作计划
  10. 八年级暑假日记
  11. 大学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征文3000字
  12. 中学生社会实践报告优秀范文
  13. 弘扬民族美德彰显时代精神主题班会教案范文
  14. 201年最新六月短信祝福语
  15. PHP操作MySQL的批量插入技巧?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