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行记的散文

发布时间: 2025-07-11 00:04:20

周庄行记的散文

十多年前,我曾短暂的在昆山工作过一年。借因公外出的机会,除了周庄,我走遍了昆山其他角角落落。都说昆山周庄是天下第一水乡古镇,所以我不想太草率地走马观花。所以,直到我离开昆山时,也还没计划好去周庄一次。

周庄其实并不大,景点也不多,九百多年的积淀,也算不得历史悠久,然而它的知名度并不是因为过度的商业化开发,而是完善的保护措施,还有大明首富沈万三的影响力。我对周庄的认识,也是基于这些。

再一次到昆山的时候,已经是五年以后了。这是个秋天,目的很单纯,为了阳澄湖的大闸蟹和周庄的万三蹄,以及水乡风光。这是水乡古镇系列的一部分,也是多年以来的夙愿。

到达古镇门口的时候,眼前除了一座古色古香的牌楼,便是牌楼侧边那一排特产店,尤其是特产店屋顶上那只万三蹄模型,足有一个立方大小,无论是外形还是颜色,都能迅速勾起游人们的食欲。

从牌楼进入景区,向南直走,首先抵达的是全福寺。古镇处于万湖之中,全福寺自然也浮在水上。寺庙共有五进,但部分建筑临湖架水,湖光水色衬映着黄瓦灰墙,颇有海天佛国的意境。与其他寺庙不同的是,该寺山门耸峙在南湖岸边,码头平卧碧波。寺里面人很少,自得清静。还有有一片竹林,漫步林中小径,可以参悟佛法的高深。寺外是小湖,湖中散落几只小舟,恰似身处古人的诗中。

走出全福寺,来到古朴典雅的博物馆,草草浏览完水乡出土的农具和文物,再一次体会了水乡人民的勤劳智慧之后,便迅速赶往位于贞丰桥畔的迷楼。这是一座临水而建的木质酒楼,亭台楼榭,古色古香,非常有特色,在这样的小楼里眺望江南的的小桥流水,是多么的惬意。这也正好印证了“色不迷人人自迷”的酒楼名。

出迷楼,过贞丰桥向东,有叶楚伧故居,这是一栋四进清式建筑,包括墙门、轿厅、正厅和堂楼,还有一个幽静小巧的后天井。然而除了堂楼基本保持原状外,前面三进在动乱中已经被夷为平地,现在看到的都是修复后的仿制建筑。陈设依旧朴素,毫无奢华。后天井中,花木扶疏,绿树掩映,环境十分幽静。相传天井中原本有一株日本友人赠送的桅子花,可惜在修复故居时,移栽枯萎了,不甚惋惜。

出故居至富安桥东,便是沈厅。穿过那条狭窄而潮湿的过道,便到了沈厅门口,石板路,木栅栏,咯噔咯噔直响。沈厅兴建于清,坐东朝西,七进五门楼,共有大小房屋100余间。参照传说、历史、经历和起居的场景,通过铜像、砖雕、漆雕、模型、版面、布景、泥塑、画册等手法,给予展示。走到沈万三铜像前,很多人往上扔硬币,祈求沈爷在天之灵保佑发财。我想沈万三要是地下有灵,一定会非常地郁闷:“老子当年好歹也是天下首富,你们就拿些个钢蹦孝敬我,我都不稀罕要。”

紧挨沈厅的是张厅,位于北市街双桥之南,原名怡顺堂, 建于明代,清初转让给张家,改为玉燕堂,俗称张厅。张厅前后七进,房屋70余间,雕梁画栋,金壁辉煌。厅旁箬泾河穿屋而过,院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古朴典雅,独具神韵。虽然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但这里依稀可以感受到当年的气派。

去过了沈厅,对沈万三故居也就没有太大的欲望。朋友告诉我,布局都差不多,唯一有区别的,就是故居的万三铜像前有只特大聚宝盆,很多人前去祈福。我在想,明初沈家已被抄没了,又经历了几个朝代,遗物早已遗失殆尽,如今故居里的物什,包括庭院,恐怕都是后人伪造的吧。至于聚宝盆,更是以讹传讹。其实,生财有道,切莫寄望于旁门左道。

然后往北经双桥,向西是沈氏义庄,向东是万三水墓,均是与生死相依的地点,懒得去窥视。再往北走是古戏台。在江南水乡,见过很多形形色色的古戏台,大同小异,也就觉得没必要再去了。于是,一个风情十足的古镇,在我购完四个万三蹄之后,就结束了。落日的余晖,映满了我的归途。

的确,周庄很小,比不上我去过的任何一个古镇。为数不多的几个景点,也只耗费了我一个时辰的时间。然而,它的天下第一,不是从面积而言,也不是针对景点数量而言,更不是从商业化进程而言。短短九百余年的历史,浓缩了一个古镇和巨富的兴衰。它的风情,没有过度开发而变色,原汁原味的水乡气息,会让到过的人一再留恋、回味。而我回味的,还有万三蹄和万三糕的味道。愿它,永远安好!

拓展阅读

1、内蒙草原纪

车出山海关,就能感觉天没那么热了,空气新鲜而爽利。过了张家口,往北就是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我们这次去的是北京正北方向的锡林浩特市和东乌珠穆沁旗,后者距蒙古国不到六十公里。

内蒙南端的太仆侍旗也属锡林郭勒盟,经过这儿的时候,虽草地居多还能看到林木,看到小片孕穗的麦子和盛开的油菜田,现在已是八月立秋时节,关内小麦早已归仓,秋季作物像玉米都长得一人多高了。一路北,进入浑善达克沙地,这里丘陵起伏、沙丘遍地,沙丘都种植上了树木,树虽矮,却长得茂盛葱绿,这些沙丘已不可能再在风力作用下移动。

锡林郭勒盟大草原是和呼伦贝尔盟大草原齐名的牧区,风光绮美,苍郁广瀚。车驶在公路上,有快到了大海边的感觉,确有白色鸥鸟掠过公路。天空很蓝,可以掬于手指间,高天上的鱼鳞云笼于碧草之上,草原鼠动作迟缓地穿过公路,几只白鹤在前面悠闲地飞升。越是往北,树就越难见到,牧草远接天边,旷野中连村也看不到了,只有零星一两处牧民的红砖房或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在草坡上,牧户间的草地用铁丝网隔开,防止牲畜混到一起。现今牧民放牧都不骑马了,全是骑摩托车,一户牧民的草地有一两万亩,一亩地的面积也比内地大很多,有些牧草*草机收割下来,打成四四方方的草捆子,一片片地摆放在那儿。

黑色的柏油公路笔直地伸向远处,断在远方的山坡上,你疑心那坡顶、那远方会是断崖,下面会是深湖或大海,但车到坡顶,前方坦平的路再一次伸向天际,无边无涯。因车速快,公路上有些小鸟飞起时撞到车玻璃上,后来车停下来,我下车捡起一只死鸟,温呼呼的,看去像麻雀,但比麻雀大,怪可惜的。如果遇到羊群、牛马群横穿公路,那就非得减速或停下来不可,因为这些牲畜全都旁若无人,一步也不加快,我降下车窗给牛群拍照,一头老公牛用后蹄猛刨公路边的沙土,沙尘扬了我一身,看来老家伙是不高兴了。

离开省道,离开山坡上数也数不清的风车,车驶入草原上的土路,驶进绿草如茵的千里牧场,车后腾起一片烟尘,有两只威严硕大的草原鹰直上直下地飞起来,羽毛金黄。这里的牧民百分之九十都是蒙古族,我们去的牧民家在东乌珠穆沁旗以东,主人叫吉嘎,有羊一千多只,算是中等户。第二天我们到时他去旗(县)里卖羊了,没见着。他上初中的女儿穿蓝色学生服,正骑着崭新的摩托驱赶掉队的羊,羊群洁白一片,忽东忽西,对应着天上的几片云。吉嘎家在草地的最低处打了一口压水井,抽的是山谷里地下河里的水,看了看挖开的水井,流过的水离地面不到两米。吉嘎家的姑娘去压水饮羊,给她拍了几张照片。在这么大的草原上漫步,第一次有了无所事事的感觉,后来俯身薅了一棵沙葱,闻它刺鼻的韭葱味,小姑娘告诉我,沙葱是牛羊的开胃菜。我边大薅了一把,回到公路边休息时还擎着,有一挂北京牌照的车见我们停在路边,也停下来拍照,一个小伙子问我这是什么花?我告诉了他并把花送给了他,小伙子连声道谢,很珍惜地放到车里,看来他是要把它带到北京了。

我们在旗里一个屠宰场,碰上了吉嘎,告诉他我们去参观他的牧场了,吉嘎是个典型的蒙古汉子,方脸盘有棱有角,他告诉我们这次卖了一百七十只羊,按只卖的,这里的蒙古牧民朴实得很,卖羊都是论只不论斤。

中午时分我们在几处蒙古包前停车,进去用餐。还算丰盛,有奶砖、奶豆腐、手抓羊肉、酥油茶、腌黄瓜,每人一把刀子切着羊肉,没有馒头,没有米饭,这种一日三餐以羊肉为主食的生活,还真适应不了。临回山东的时候,我想买点奶豆腐捎回去,朋友说你想也别想,坐飞机带回去也会变味。朋友想买只马鞍带回去作纪念,后来也放弃了,车里塞得满满的,总不能老抱在怀了吧。

草原三日,浮光掠影,是为

2、夜赤山湖游

一群爱好健身和户外活动的人聚集在一起,相约农历二月初二,夜赤山湖,刚开始听说环绕一圈有12公里有余,不免有点胆怯。

离开了城市的喧嚣,驱车到了目的地。经过前两天风的劲吹和雨的洗刷,洁净的天空星光明亮许多,灯光点点,夜晚的赤山湖显得那么静美。在同伴的鼓励之下,我随着众人进,他们的节奏太快,一下子还真不适应。好在平时也注重锻炼,渐渐地心里也放松了,脚步也稳了,边走边感受那独特的景致。

赤山湖为秦淮河源头之一,300多万年前,地壳里突然喷出一股岩浆,造就了一座小山。此山因由丹赤的砂岩形成,故称赤山。白天能看见裸露的红土。尤其在黄昏,夕照赤峰,湖光山秀,水天一色,美不胜收。虽是初春,还是有点寒意。湖边的垂柳却不管,在风的摇曳下,或照镜、或梳理、或嬉水、或打闹,宛如佳人聚会,各展婀娜风姿。近处的灯光倒映在湖面,拉长了身影,仿佛在比谁更窈窕。远处的灯光稀稀疏疏,那便是村落,显得那么恬静。偶尔听到几声犬吠,打破了寂静,似几节音符,更显得和美。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家使耕牛。”春天来了,明天百姓们真要开始一年的辛苦劳作。

凉亭小憩,清风拂面,波光粼粼,顿觉心旷神怡,世间的纷杂烦扰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脚下的绿道不断延伸,在翠竹林中穿。我们用力吸着竹叶清香,倾听她们窃窃私语。不一会儿,眼前忽然开朗,大片的油菜已顾不得寒意,花蕾若隐若现。远处的赤山就像几笔勾勒的水墨画,轻轻的、淡淡的。山前马路的灯光织成了一条彩带,随时赶去装扮;却又如一条巨龙,昂首腾飞……

不到两小时,我们完成了环湖。也许是清新的环境,也许是温柔的夜色,也许是独特的美景,也许是团队的精神……不觉疲倦,只感未尽。“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

路就在脚下,坚持就能到达。

3、青藏纪游

罗布林卡的天籁之音

“罗布林卡”这个词在我的理性认识中是和“踏青、泡温泉”联系在一起的。在我的故乡康定差不多的藏民家庭都有这样的嗜好。每到春暧花开或是夏日娇阳的日子里,很多人家都带着帐篷、食品到野外的山坡树林,或是温泉蒸腾的地方游玩。拉萨的罗布林卡始建于18世纪40年代七世达赖当政时。当时这一带都是灌木林,是拉萨河流经故道。七世达赖因患腿疾,常到此洗浴温泉,当时的**知道这一情况,便令驻藏大臣在泉水附近增设了一些帐篷,供达赖休憩诵经,这就是乌尧颇章(帐篷宫)的由来,也就是罗布林卡的前身。现在,这座在西藏规模最大的人造园林被辟为人民公园。它的功能与“踏青、泡温泉”有异曲同共之处。所不同的是罗布林卡并不是能随意进出的,它现在已是“拉萨必游十大景点”之一。买门票进入自不必说,即使进入园内密林草坝,也不是随便能让人私搭帐篷的,更不会让游客随意烧火熬茶的。它所具有的实际内容则是让游人参观旧时修筑的贵族宫殿,新宫内陈列的猕猴变人,松赞干布和赤松德赞的生平事迹,及五世和十三世达赖访问北京等300幅描绘西藏历史的精美壁画。当然,还有领略湖心宫的幽静,古树林的浓荫,都会让人感受到夏日惬意的凉爽。

在陈列殿里,我看到了旧时西藏贵族乘坐的小汽车,据说是当年拆后运过喜马拉雅山的。这让我想起旧时西康省长刘辉在康定坐的汽车也是拆后运过二郎山的,办法都一样,这令人有更多的想法,那就是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把历史的陈迹已远远地抛在了一边。

去罗布林卡是在上午,慵倦的太阳已经让拉萨变得懒起来。在这样的天气进入浓荫宜人的罗布林卡应该是很惬意的事,甚至令人很自然地想到蝉鸣轻风吹的意景。但罗布林卡没蝉鸣声,树林也不摇动,轻风何在?到是在这静阒中总觉出有一种冥冥中的天簌之音环绕耳际。实际的声响是捕作不到的,而这种感觉就来自眼前的“风景”。一只小白兔从灌丛中跳过去了;湖心亭围的碧水中白鹅戏水;翠竹林中斑鸠悠闲地着步,全不理会游人的接近……最惹人眼的是那一簇簇、一盆盆艳丽得如彩色水晶似的鲜花。西藏的天蓝水绿,连花儿也娇媚得令人心动。我在花丛中拍照,蜂儿飞来又离去。一只花斑蝴蝶飞落在花叶上,仍是我怎样拍,它都不飞去。这花斑蝴蝶太有灵性了,甚至我将它停立的花枝轻轻放进花丛间,它也不飞去,至到我拍完了,它才翩翩而去。后来我给同讲起那只花斑蝴蝶,都笑道,它就是飞来让你拍照呀!从罗布林卡出来时,穿过那片老树林,我终于听到了那种音律,是风儿拂过林梢?又真的象是蝴蝶振翅的声音。那一刻,我站在树下真有点不想离去了。

蓝色纳木措的诱惑

听到萦绕在时间长河中的阵阵悦耳的音符,那是一种带着金属发出的音律。站在海拔4600多米的念青唐古拉山口,看青藏公路在离天空最近的高原上绵延,眼里总出现一个个迎风浴雪的高原汽车司机英气勃勃地驾着铁骑奔驰而去。开旅游客车的司机告诉我,他曾经从格尔木到拉萨只用了一天一夜时间就跑完了一千多公里。这里的公路距离对他们来说是算不了什么的,几百公里远的朋友也常约会一起,就为喝一顿酒。见面时还会若无其事地笑道:不就几百公里嘛,不远!

山口处是一个土石筑就的平台,高高地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银光闪烁的金属雕塑,造型是高高举起的双臂,托举起一个方向盘,基座上镶着:青藏公路建成通车五十年纪念碑。山口处拂过的风有点沏骨的剌激感,却又让人感到一股无以言说的自豪。看左侧,就是念青唐古拉山脉,起起伏伏的山峦簇拥着白雪皑皑的主峰,就象无数白雪小人拥戴着一个慈眉善眼的白头老人。念青唐古拉山全称为“大亲眷光明大神”;它的名气早就传到世界各地,因为“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圣火就在此山上采集。而今天要去的纳木措与它也有渊源。在传说中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措是一对多情夫妻,神山圣湖,长相厮守,美丽而动人的故事世代相传。那萦绕于时间长河的音律原来是眼前的金属纪念碑发出来的呀!而弹奏的歌手是来自雪山经年不衰的山风。

是在界于念青唐古拉山公路口与纳木措之间的拉根拉山口体会到雪风刚硬而带着英气的抚摸。至少在这个海拔5190米的山口上,我的心底顿生出一股自豪,这是此生我所到达的最高海拔处,而我丝毫没有身体的不适反映。风吹动着山口石碑围的彩色经幡,猎猎飘动的经幡尤如是那金属音乐的协奏。望远远近近山岗草原,宁谧中透路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心思随之感到旷达而惬意。

随拉根拉山口而下,就是纳木措湖畔草原。原野、草滩上点缀着白色的羊群和黑色的牦牛群,而静卧在远处唐古拉山脉北麓下的纳木措恰如一块硕大的天然蓝宝石,雪山成为装点她的美丽裙裾。纳木措意为“天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它的面积约1920平方公里。藏民习惯“马年朝山,羊年拜湖”,据说羊年的纳木措,是朝圣拜湖的信徒必来之处。两天前,还在来纳木措之前,我在火车上就见过另一个高原湖泊措拉湖。青藏铁路就从措拉湖边贴身而过,最近处只有十多米远。措拉湖和纳木措相比较,除了面积400多平方公里不能相比,其余却各有特点。措拉湖是高原上为数不多的淡水湖,它的湖水在天光的映照下,层次分明,淡绿、浅蓝至深蓝,色彩层层叠叠,别有一番风韵。而纳木措是咸水湖,也许正是溶于湖水的矿盐让水质产生了浓淡的变化,整个纳木措给人的感觉就是深蓝如碧,蓝得划不开去似的,加之面积颇大,站在扎西半岛上,你就是面对着硕大无朋的蓝色宝石。来纳木措客游最喜欢的活动有两样倍受推崇,连导游小姐也不忘事前告知游客,那就是来之前带一根白色哈达敬献给圣湖;另外就是装一瓶纳木措湖边如小米粒一般的沙石带回去。哈达是要坠着石块投进湖水中的,而长年累月游客不断,如此下来会有多少瓶沙粒带出纳木措呀!想想在措拉湖边所看到的路基两侧各8公里长,50米宽的人工碎石列阵,那就是为了防风固沙而建的工程。其实上述两种游湖之举是不应该提倡的。友罗伟章先生在西藏之旅的感想中写道:“进入西藏,感觉离圣洁近了一步;圣洁并不复杂,干净就。”其言颇值得思索。索朗仁称也感慨地说:“圣洁的人间仙湖纳木措,更是令追求名利的凡夫俗子们羞愧不已,碧蓝通天的涟漪,洗涤着我们深隐心底的*,掬一捧透明的水,浸掉遮挡眼睛的污秽。”蓝色纳木措的诱惑是属于心灵的。

在距离纳木措不远的一家藏族牧人的黑牛毛帐蓬前,我遇到一个身穿羊皮长袄的牧羊小姑娘,她的右手臂半脱于羊皮袄处,里面穿着一件红色长袖衫。她坐在帐蓬前,一只手捂在嘴上,正有一支轻盈的曲调从她口里飘出来,那歌声尖细悦耳,贴着草尖飘出去,又随着湖水微波荡洋开。虽然听不懂她唱的什么词儿,但分明能感受到她唱的一定是与“天湖”围的美丽草原有关,因为她脸上可心的笑意已将心中的秘密告诉了你。

4、法律伴我550字初三作

平时,我非常喜欢看“今日说法”这个栏目,它使我懂得了许多法律知识。这些知识还真有用,在生活中,我用它解决了不少问题。

得那天,天气很冷,爸爸驾驶着刚买的新车,带着我和妈妈回老家。只见道路两旁到处是飘落的黄叶,大树上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人都穿着鼓鼓囊囊的厚厚的衣服,在路上艰难地走着。爸爸把暖气开的足足的,车内温暖如春,爸爸得意的说:“你看咱们多幸福啊!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幸福吧!”爸爸一手把着方向盘,一手打开CD播放机,听着他心爱的乐曲。慢慢的爸爸有些大意,随着乐曲的节拍,轻轻地摇头晃脑。

出了城,爸爸就把安全带解开了。通过看《今日说法》我知道了安全带对司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少事故,都跟司机没系安全带有关。于是,我便对爸爸说:“爸爸,快把安全带系上,要不然一个急刹车,你就飞出去了!”爸爸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毫不在乎地说:“你放心,我虽然才买的车,但驾驶证已经考出好多年了,相信你爸爸好了。马路上人不多,又没有交警,不会罚款的!”突然,正在爸爸放松警惕的时候,前方出现了一条狗,爸爸一个急刹车,随着一阵刺耳的刹车声,爸爸差一点儿撞到了前挡风玻璃上。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吓得我和妈妈大气不敢出。这时,前方出现了一条标语“车祸一秒钟,痛苦一辈子”,我连忙指给爸爸看,爸爸不好意思地说:“哎,还是女儿说的对。”于是,他慢慢地停稳车,把安全带系上,再起程时,车速已减慢了许多。

我和妈妈都放心了。

作为新一代的公民,我们每个人都要知法守法。如果人人遵纪守法,与法同,那么世界将变得更加明、美好 .

点击查看更多周庄行记的散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lisun.cn/articles/2709.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