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你骄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我为你骄傲”的深刻含义,感悟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
2.知道在生活中要做诚实的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学会感动。
3.结合具体语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语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知道在生活中要做诚实的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学会感动。
一、 揭示课题激趣。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为你骄傲》一课,齐读课题。课题中“我”是指的是谁?“你”指的是谁?谁为谁骄傲呢?
板书 老奶奶 小男孩
2、 “骄傲”有两种意思(1)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2)自豪。课题中“骄傲”是什么意思呢?
3、请你再读课题,读出自豪的语气。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骄傲,更听出了快乐。看!文中的小男孩和小伙伴正在扔石子玩,他们玩得(很开心、很有趣)。可是,那些石子却扔得到处都是,让我
们一起做做好事,把他们捡到垃圾筐里,好吗?(好。)那就请你们赶紧把石子上的词语读一读,只要你能即大声又准确地读出来,它们就会跑进垃圾筐了。(指读)
过渡:这满地的石子被你们捡干净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老奶奶为什么会为小男孩感到骄傲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地细细品读课文,走进小男孩的内心世界,去探究他让老奶奶骄傲的原因。
板书?
二、品读课文,体味人物情感。
1、下面请孩子们轻声读课文,变读边体会小男孩内心的情感,勾画出体现“我”心情的词语。
2、交流后板书:小男孩: 开心—害怕—不自在—轻松
3、那小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些复杂的心理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4、学习为什么开心 (1)“我”为什么开心?在课文哪个自然段?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找找原因吧!
(出示句子)
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
(2) 这是什么句?这句话中有两处比喻,把石头扔出比作子弹射出,子弹射出速度快,说明扔得快,扔得用力。把石头落下比作流星从天而降,说明扔得高。
(3) 你能想象出他们扔石子的情景吗?谁能表演表演(表情,动作,
语
言)(“嘿哟”,“看我的,比你扔得远”??
(4) 你能通过朗读把这个有趣好玩的场面带给大家吗?指导朗读。(抽读、小组读,齐读)
(5)你还能说出这样的句子吗?
仿说句子:秋天的落叶像——又像——
闪闪的星星像——又像——
——————像——又像——
5、学习为什么害怕、担心
(1)抽生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害怕
出示句子: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
(2)我们当时是怎么做的?
(3)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逃跑的我们比作兔子。准确说是什么兔子?你能想象出受到惊吓的兔子是怎么逃跑的吗?速度怎么样?
(4)谁能通过朗读,读出他们逃跑的速度吗?
(5)除了害怕,我还一直担心,请你读读我当天晚上的心情。
(6)我怕什么?担心什么?
(7)小结:这些都说明小男孩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是个知错的孩子。
6、学习为什么不自在
过渡谈话:这以后,我的心情又有了什么变化?我变得——很不自在。 出示句子 这以后,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每天给她送报纸。她也和往常一样,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却觉得很不自在。
(1)老奶奶知道是我打碎她家玻璃的吗?
(2)既然老奶奶不知道,我应该感到高兴呀。可我为什么会感到不自在呢?
(面对老奶奶的微笑,我想到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没有主动认错,欺骗老奶奶,我后悔,自责,内疚,我感到非常羞愧,觉得自己不诚实??所以才会觉得那样的不自在。)
(3)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我当时复杂的心理。
7、为什么轻松
过渡:这件事一直压在我心里,让我不安,可后来,我的心情却变得——轻松了。这是为什么呢?
(1) 读读4、5自然段,思考小男孩做了什么事。
(2) 交流汇报
(3) 他的便条里会写些什么呢? 出示信的格式,请学生补充 敬爱的奶奶: 您好!
我是天天给您送报纸的男孩,你家的玻璃是我打碎的。那天 ,—————————————————————————————————————————————————————————————————————————————————————————————————————————————— 。 老奶奶,对不起,请接受我迟到的道歉,请您原谅!
打碎玻璃的小男孩
X年X月X日
(4) 是什么让小男孩的心情变得轻松了?(当一个诚实的人)
(5) “顿时”什么意思?
(6) 指导朗读,读出轻松
(7)你觉得小男孩是个怎样的人?请你夸夸他。(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诚实)
三 、探究原因,为什么骄傲
过渡谈话:老奶奶收到信后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抽生朗读。
2、交流:老奶奶是怎样做的?(给饼干,退回 钱,回信)
在老奶奶眼里,这7美元 ,这道歉信,是孩子那敢于承担责任,勇于承认错误的诚实的好品质,这份诚实在老奶奶眼中是无价的,这份诚实比金钱更可贵,那些饼干是老奶奶给他的奖励。
3、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
老奶奶为小男孩的( )而骄傲。(诚实、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的好品质,真诚??)
板书 诚实
4、朗读升华:
请你帮助老奶奶把这句话送给他:我为你骄傲。齐读。 小男孩的伙伴知道这件事后,他们也要送小男孩这样一句话:我为你骄傲。齐读。 小男孩的父母知道这件事后,他们还要送小男孩这样一句话:我为你骄傲。齐读。
拓展阅读
1、《李时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2、学习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表达方法。
3、积累运用生动的词语。
理解体会课文中对***让伞包过程的描写,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和高尚精神。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2、简介*
3、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长出故事了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1、出示自读提纲
1)自由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或问题
2)在小组里讨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再读课文,思考:从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需要提出来让大家来帮助
2、精讲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A为什么要用突然?
B飞机遇到什么样的危险,飞机怎样?
C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划记重点词)
D危急关头,机长采取什么措施?
3、师小结
五、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默读思考:飞机上发生了什么事?
2、小扬眉哭了,***怎样做?
3、他知道小扬眉没有伞包,又怎么做的?
4、再读课文,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小组交流体会
6、反馈体会
7、三读课文,尝试的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8、师小结
9、自学第四五自然段,解决当大家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时,他为什么用命令的口吻对大家说话?体会周总理的把生的希望让给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思想感情第五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欢腾是什么意思?
六、总结全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七、作业
2、《五彩池》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思想教育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彩池的神奇,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语文训练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五彩池的特点来写景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方法习惯目标:1、在强化自学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
2、继续运用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
3、训练学生在反复反馈中开发思维、在联想中增强记忆的能力。
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体会五彩池的神奇;
2、激发学生审美意识,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3、积累词句。
理清课文顺序,了解五彩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目标、反馈教学法。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片,影碟机,课件。
课时目的:精读课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池水不同颜色的原因;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总结全文。
一、谈话导入
1、瑶池的传说。
3、五彩池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呢?(导入)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学习目标)听课文朗读,思考:
(1)、五彩池的神奇表现在哪些方面?(特点)你能找出有关词语吗?
(2)、这一段写了什么?
2、出示投影片,重点词句教学:漫山遍野
3、方法小结: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理解课文:
5、小结:第二自然段讲了(水池多、美)。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2)、这一自然段写了五彩池的水非常(
)。
2、引导分析。
3、小结。
4、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这样神奇呢?(导入)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并运用学过的知识想一想:
(1)、这一段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
(2)、你能找出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吗?
2、课件演示;
3、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4、小结:
5、面对美丽、神奇的五彩池,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启下)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这一段表明了作者对五彩池的(喜爱和赞美)。
3、质疑:(思维拓展)。
六、总结全文:
七、作业:
2、背诵喜欢的段落。
数量:漫山遍野
颜色:
光辉
多
大小:
亩、丈
形状:
葫芦、
水
来源相同:
美
颜色不同:
3、课文《七颗钻石》第二课教学设计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一、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三、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一、导语渲染,调动情感。
1、齐读课题
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七颗钻石》。
2、情感渲染,感受水的重要性。
⑴师:请孩子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老师带你们穿过时空遂道来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这一场大旱灾使人类及所有动物、植物受到了极大的灾难,同学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⑵师:此时此刻,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水)
3、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师:是啊,那个时候,水是多么的珍贵。
《七颗钻石》就是发生在那场大旱灾中的一个既神奇又令人感动的童话故事。
二、紧扣神奇,理清水罐的变化。
1、师提出第一次读书的要求。
师:文中写小姑娘抱着空木罐去找水,接下来,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80页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把令你觉得很神奇的地方找出来,用把这些句子划出来。
2、生自由大声读、边划、师**、指导。
3、反馈:
生想先说哪个句子,师就先指导读哪个句子,并边板书。
⑴例如:当小姑娘再拿木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
师:水罐变成了银的!(板书银)真神奇!可从你的读中老师感受不到神奇,你能再读读吗?
①一生读→指导后再读→全班读
⑵指导别的神奇的句子,理清水罐的几次变化。
师:你还找到哪些句子!谁能像我们刚才这样读给大家听。
生依次找出来,并说明神奇在哪?师板书
空木罐 ? 钻石、水流
装满水 银 金
(空木罐装满水银金水流)编者改注
4、教生学会提问题。
师:看到空木罐,变成银的,又变成金的,最后还从罐子里跳出钻石,你最想问什么?(如: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等)
三、紧扣感动以学定教,感悟爱。
㈠生第二次读课文,小组自学
1、师激发读书欲望
⑴师:是呀!为什么会变化?你赶紧再读读课文,就会明白!
老师请孩子们四人为一小组,一起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⑵出示学习建议
师:来看看老师给你们什么学习建议?
①用 画出使你感动的句子,并想想为什么?
②把这些你感动的句子在小组里读一读,并交流学习感受。
师:我们各个小组来比赛一下,看谁找的句子最准确,理由最充分,而且读得最有感情。好!各小组开始读书。
2、生小组自学,师**指导。
㈡反馈
以学定教,生先说哪个句子,就先学哪句。共4个句子。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带领学生感受浓浓的爱。
这4个句子的教学预设如下: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领学生感受浓浓的爱。
1、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2、小姑娘往手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3、母亲说:我反正要*,还是你自己喝吧
4、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㈢小结:
1、师与生一起围绕板书复述课文。
(1)、师先做示范,根据板书说一小段故事。
(2)、生学着复述。
2、师:那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有答案了吗?水罐为什么会变化?
3、再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㈣教学最后一个阶段
师:这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就是北斗七星(出示课件)
四、走出文本,畅谈感受。
1、学了这篇文章,你想对文中的小姑娘或她的母亲说什么?
2、你想对身边的亲人、老师或同学朋友说什么?
五、欣赏朗读,总结全文
1、师:这是个既神奇又让人感动的故事,让我们再一起感受一下它的美好。想不想回家讲给别人听,那就用心记住这个故事。播放朗读课件
2、总结
今天,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这篇文章,老师也被感动了,让我们从今天起,学会关爱父母,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关爱身 边的每一个人,做一个快乐、热情的人,好吗?让我们记住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齐读《七颗钻石》。
3、现场学习如何关爱身边的人,体会关爱别人不是很难的事。
空木罐 钻石水流
为母亲找水 爱 让给过路人
装满水 金
分给小狗 银 母女相让
(空木罐装满水银金钻石水流)
4、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学会生字新词,会用陶醉等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情境。
有关本课规定的挂图、小黑板、幻灯片、录音机。
1、能理解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陶醉一词造句。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3、能按事情发展,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4、出示目标(幻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
实施目标
一、导入新课,带入情境。
播放录音《月光曲》
二、讲授新课。
1、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解释:断断续续
(2)这琴声为什么引起他的特别注意?(正是他的曲子)
(3)贝多芬*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兄妹的对话)
(4)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
(5)贝多芬走进茅屋干了什么?(弹琴)
(6)他为什么弹琴?听到这话,看到这情形,这一切使贝多芬想到什么?激起贝多芬怎样的感情?(激起同情心)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贝多芬是怎样说的。贝多芬怀着这种感情,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板书:弹第一首)
(7)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8)为什么盲姑娘推测出陌生人是贝多芬呢?
(9)这时贝多芬用什么方式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板书:月光曲)
2、理解弹奏第二首乐曲的经过。
(1)让学生默读,找出课文中哪些是描写《月光曲》的内容。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月光曲》的。在这茅屋里,此时能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实实在在的事物。
(2)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什么?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这时海面上怎么样?
(3)这是眼前看到的景色吗?为什么他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联想,进而讲述联想和实在事物之间的关系。
(4)听到这首乐曲,盲姑娘的神态怎样?(睁着不大的眼睛。恬静是什么意思)
(5)乐曲弹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兄妹俩发觉了没有?为什么没能及时发觉贝多芬的离去?(他们被优美的琴声陶醉了)陶醉是何意?指名造句。
(6)贝多芬飞奔回旅店干什么?
(7)记的是什么曲子?(《月光曲》)
(8)为什么要连夜把它记下来。(引导学生想一想,贝多芬在散步时,有没有想到创作《月光曲》)
(9)是什么原因激起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是茅屋的人和物、情和景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
检测目标
1、《月光曲》作者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2、指名说说哪些是联想部分,哪些是实实在在的景物。
3、朗读课文,背诵规定句子。
矫治目标
(1)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分辨实物和联想。
(2)指导学生背诵的方法。
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补差补缺工作:谱琴声听同月光、琴声、事物写谈话情作过第一首激动月亮初升、海面、想弹用程第二首激情像是波涛汹涌的大海
作业布置
1、熟读、背诵全文。
2、片断训练。
提示: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当时他可能怎么写?
(1)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运用实实在在的景物和联想。
5、《大作家的小老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扣题导入,质疑激趣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大作家的小老师》。(板书课题)
2.课题中的“家”有三种解释:(1)家庭:(2)有某种专长的人:(3)量词:你觉得选哪种解释最合适?“大作家”是有哪种专长人呢?
3.课文中有写作专长的大作家叫萧伯纳。(出示萧伯纳的简介)生读,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板书:萧伯纳)
4.这么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怎么会有一位小老师呢?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听课文朗读。(播放课文录音)
二、读中感悟,学议释疑.
1.初步感知小姑娘和大作家的特点
(1)听了课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娜塔莎)
(2)那娜塔莎是怎样的一个女孩?生动手在文中找出句子画出来交流回报,师出示描写小姑娘外貌的句子,生齐读。
(3)从这句话中,你觉得她是怎样的姑娘?
(4)刚才,我们从课文中找到了直接描写小女孩的句子,这种写法叫正面描写。老师还从描写别人的句子中感受到了小女孩的这个特点,比如说:萧伯纳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同她玩了好久。(出示句子)这种写法叫侧面描写。生齐读这句话。
(5)情感是相互的,从这些句子中你觉得萧伯纳是这样的人?
(6)是啊,我们读书要学会体会字面背后的意思,学习正侧面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有名的大作家和可爱的小姑娘,齐读第一小节。
(7)过渡:一位伟大的作家为什么称这个小姑娘为老师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认真思考,寻找原因。
2.交流理解大作家与小姑娘的对话
(1)大作家临别时对小姑娘说了怎样的话?生汇报。(出示句子)指名读,你体会到了什么?(自夸)
(2)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世界有名大作家)生学着大作家的样子表演。
(3)那么此时萧伯纳心里是怎么想的?(出示幻灯片)学生练习说话。萧伯纳心想:小姑娘一定会,说:“。”
(4)萧伯纳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小姑娘的反应和萧伯纳的预想一样吗?从哪个词语看出小姑娘的反应不在萧伯纳的意料之内呢?(出乎意料)
(5)不在意料之内就叫——出乎意料,那这一段中还有一个字也说明了这种意思?(竟)
(6)小女孩到底说了什么让萧伯纳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呢?(出示句子)
(7)读读娜塔莎的话,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姑娘?(板书率真可爱)
(8)她为什么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
(9)这真是个聪明、可爱、大胆的姑娘,让我们一起来读好小姑娘的话语。
(10)让我们再现小姑娘和大作家的对话情景,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深入感悟萧伯纳谦虚自律的宽广胸怀
(1)萧伯纳听了小姑娘的话,是一种什么表现?(为之一震)他为什么所震动?“马上”有说明了什么?
(2)小姑娘的话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萧伯纳的自夸,虽然萧伯纳本意不是炫耀自己,想给小女孩惊喜,竟无意中让别人感受到了自己的`自夸。通过小女孩的话,大作家觉察到了什么?哪个词是觉察、发现的意思?(意识)
(3)大作家萧伯纳“意识”到了什么?(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4)配乐让学生反复读这段话。
(5)是啊,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板书不能骄傲永远谦虚平等相待)
(6)萧伯纳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称小女孩为老师,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板书谦虚自律)
三、拓展升华发展语言
1.请你想象一下,萧伯纳以后到别国访问时,遇到别人,他会怎么介绍自己呢?
2.师生互动,演一演见面时的情景。
四、布置作业巩固内容
1.收集一些关于平等相待或谦虚的名人名言,我们来比比谁找得多。
2.把《大作家的小老师》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并告诉他们其中的道理。
3.生活中你有没有遇见过“小老师”呢?请动手写一写你的“小老师”。
五、总结课文
世界上每一种生命形态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尊重人,也要尊重其他各种生物,它们都有生存在阳光下的尊严与权利。同学们,生活中的老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你细心去寻找,去发现,你一定会从各种老师身上学到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你也必将成为生活中一位优秀的“小老师”
1.知识与能力: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读通课文,通过找出重点词,理解句子,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个性化的朗读人物对话来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品读对话,感悟小姑娘的率真纯洁,像一面镜子,让大作家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谦虚自律、胸怀宽广的大作家萧伯纳从小姑娘那里受到了教育,从而诚心诚意称小姑娘为小老师。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通课文,通过找出重点词,理解句子,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个性化的朗读人物对话来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难点:通过品读对话,感悟小姑娘的率真纯洁,像一面镜子,让大作家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谦虚自律、胸怀宽广的大作家萧伯纳从小姑娘那里受到了教育,从而诚心诚意的称小姑娘为小老师。
养成教育训练点: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读书指导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lisun.cn/articles/2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