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平均数》三年级上册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0 14:38:54

《求平均数》三年级上册教案

师:(看着生2)你能给你的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由于平时有渗透过这种方法,生2很自然地说出是“移多补少”)

师板书:算术法 移多补少法

师小结:刚才生1和生2分别用算术法和移多补少法求出了第一组的平均数是83,那有谁求出第二组的平均数了?

(生摇头,大胆学生说:除不尽的)

师:(乘机)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生:用我们学过的“估算”

师:好,那你们试试吧!(指1名板演)

板书:(78+83+82+83)/4~81

师:从两组平均数83和81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第一组平均数大,所以还是第一组总体水平好一些。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师:第一组的83表示什么?你怎么理解“83”这个数?

(引导学生明白:“83”是个“虚数”,第一组的83不表示每人真跳了83下,有可能小于83,有可能大于83,还有可能等于83。)

师:通过刚刚的情景,当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时,是谁帮助了咱们?(平均数),那你想对“平均数”说什么心里话?

生(自由发言)生1:平均数,你真厉害,使不公平的事变公平了。

生2:平均数,因为有了你,世界上才会太平

4、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

师:在平时生活中,你们见过平均数吗?

生举例:统计考试成绩需要平均数;平均每月用电量;节目比赛打分用到平均数。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多媒体呈现:下面是某县1999—2003年家庭电脑拥有量的统计图。

图略:1999年350台,2000年600台,2001年1000台,2002年1600台,2003年2500台

(1) 求出这五年来,平均每年拥有电脑多少台?

(出现算术法和移多补少法两种方法)

(2) 估计一下,到2004年这个县的家庭电脑拥有量是多少?为什么?

(3) 从图上你还知道些什么?

2、多媒体呈现一幅统计图,内容为:小刚家每个季度用水分别是16吨、24吨、36吨、27吨

师:请你帮他算一算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应该选择哪个算式?

(1)(16+24+36+27)/4

(2)(16+24+36+27)/12

(3)(16+24+36+27)/365

a、生举手表决

b、辩论交流得出正确答案(2)

c、师生小结:计算平均数时,得从问题出发去选择正确的总数和总份数后,再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四)、总结评价,提高认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觉得这些知识对你以后生活或学习有什么影响或作用?

板书设计

求平均数(算术法 移多补少法)

第一组:(82+86+81)/3=83 第二组:(78+83+82+83)/4~81

当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时,我们就得看“平均数”。

“平均数”是个“虚数”(大于平均数 ;小于平均数 ; 等于平均数)“平均数”可用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拓展阅读

1、六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

一、激情导入

1.幻灯片播放正方形、长方形图片,吸引兴趣

2.在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你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二、实际操作,验证猜想

1、观察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们有什么特点呢?你有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吗?同桌交流。

2、操作验证

(1)拿出自己的学具,用自己的办法验证。

(2)把自己的猜想和验证向小组汇报。

3、反馈

(1)对长方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比等)相机学“对边”。指一指长方形的对边在哪里,一个长方形有几组对边?长的一条边,请你给它起个名字,你会叫它什么?短的一条边呢?

(2)对长方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边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怎样来证明?正方形的边你会叫它什么?

(4)正方形的角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怎样来证明?

4、归纳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练习:

1、在钉子板围出一个长方形,再把这个长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再说说它们的特点。

2、在书p64第7题的。方格纸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说说小青菜提的问题。

3、完成书p64第4题。先自己拼一拼,再与同桌交流一下。

(1)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再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课堂小结

向同学们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习题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

2、六

第一课时:分四则混合运算

学内容:课本第59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五1-5题。

知识点:

1.掌握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正确进行分四则混合运算。

掌握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计算分四则混合运算。

正确地计算分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准备。

1.板演(指名学生脱式计算)

46+570÷80 60÷[(30+30)×10]

二、新课。

1.谈话:如果把板演题目中的整换成分,应该怎样计算?运算的顺序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分四则混合运算)

2.学习例1.

出示例1:计算

(1)与整四则混合运算比,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想一想:这个算式含有几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大家打开练习本,抄题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5)订正。怎样确保计算的准确?

3.学习例2。

出示例2 计算

(1)请你试着按运算顺序读出例题。

(2)想一想:这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3)想一想: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第步呢?

(4)在练习本完成。

(5)指名学生板演。

(6)如何检查,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完成课本第60页面的“做一做”题目。

计算前,先说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课堂总结。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怎样才能保证分四则混合运算的正确率?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1)( )与整、小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分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要先算( ),再算( );有括号的,要先算( ),再算( )。

2.判断正误: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错误的原因。

3、六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对确定位置。

学重点:能用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学难点:能用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据表示列,第二个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师念出班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所给的据,在图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移点B和点C,得出移后完整的角形。

(4)观察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据发生改变,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4、六

⑴让学生了解有关营养的知识,增强健康意识,衡饮食。

⑵经历利用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营养配餐和评价配餐营养成分的过程。

⑶通过活动体会学和生活得联系和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学的意识和健康意识

多媒体课件、表格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老师**了一些图片,看完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众说纷纭)

看来关于营养的知识真是丰富,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种主要的营养物质。板书课题。

2、老师这里有一份关于他们的资料。注意看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发现。

出示资料。

板书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

2、探索新知:

(1)分析每一百克食物中某些营养成分的含量得到结论:含有蛋白质较多的是肉、蛋、豆制品;含有脂肪较多的是豆制品、牛肉、鸡蛋;含有碳水化合物较多的是米饭、薯类、面粉。

出示“选一选”,练习从统计表中读取有价值的信息算出小明的用餐*含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多少克?

(2)出示小明的用餐选择,学生填写各种营养素的含量

出示12岁儿童所需的营养标准:像你们这个龄的儿童,一顿午饭大约需要蛋白质30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120克。

并分析小明的用餐选择好不好?也就是分析小明的营养成分是否全面而充足。

提出自己的建议。

3、应用提高实践活动

出示2008奥运会图片,体会到不同的运动员需要不同的配餐,出示举重运动员午餐所需营养,小组合作制作午餐餐谱经检测,有一举重运动员午餐所需的蛋白质为50克、脂肪为32克、碳水化合物为160克。

设计要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食物,为这位运动员设计一份午餐。

2.计算你设计的午餐*含有营养成分含量,判断出你们组的设计是否符合这一运动员的用餐标准。(出示食物)

学生按组合作完成,老师**。第一小组汇报,第二小组汇报……

4、知识拓展

不但运动员需要重视配餐营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除了配餐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听听专家的建议(课件出示)

5、小结: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大家来看,看完后说说你的想法?

生观看图片(胖和瘦)

师: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生1:他们有的太胖有的太瘦了

生2:他们有的营养不良,有的营养过剩

生3:他们的`营养不

生4:他们应该注意饮食的营养

师:看来呀,营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营养配餐》。板书:营养配餐

师:根据大家时的了解和查找的资料,你都知道哪些关于营养的知识?

学生汇报,

师:(你的课外知识很丰富,你了解的很仔细,看来大家对营养了解的还真不少。)老师这里有一份关于营养的影像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师板书:主要营养成分

师:你了解到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什么?

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师: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这类主要的营养成分。老师**了一份100克 各种食物所含营养成分的统计表,请看大屏幕,观察后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豆制品,(师补充100克食物中);

生2:我发现蔬菜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都不高;

生3:我发现米饭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最高;

生4:……

师:那么老师要想多补充碳水化合物,需要多食用哪些食物?

生:米饭、薯类、馒头。

师:看来老师应该多食用面食类的食物。大家桌子也有这一统计表,请大家拿起来,根据它选择这个题目的正确答

(出示)猪肉50克,

生1:选择B

师:同意么?

生:同意

(出示)碳水化合物3.0克

生2:选择c

师:同意么?

生:同意

师:大家对这个读取统计表的信息已经很熟练了,下面是我们学校某一周的餐谱,这是六学生小明选择的午餐,四人小组合作算出小明午餐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开始。

师:哪个小组汇报你们组的结果?

小组1:蛋白质是27.45克,

师:同意么

生:同意

小组2:脂肪3.25克,

师:同意么

生:同意

小组3:碳水化合物41.65克

师:同意么

生:同意

师:那么根据你的感觉,你认为小明的午餐营养合理么?

生:不合理

师:我们来看看专家的意见。]

出示:(12岁儿童营养成分需量)

师:思考下列问题(出示问题)

生1:蛋白质量大致符合、脂肪、碳水化合物出入较大

师:他分析的很合理,假如是你的午餐,你会怎样来调整呢

生2:多食用一些米饭、馒头等

师:你调整的很好,又可能将来是一位了不起的营养师。现在呢,我们全班同学都来过一把瘾,做一次小小营养师,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08有举行(奥运会)。在奥运会项目很多,你看这是什么项目?出示(体操、举重)。他们的配餐能相同么?

生:不能

师:下面是经过检测一位运动员午餐所需的营养成分的大概含量。小组合作按照要(1、2)配餐。音乐声开始,设计开始,音乐声结束,停止活动,听清要了么?(听清了)开始活动

师(**指导)

小组汇报:(站台

小组一:我们小组是这样设计的。

师:你们组设计的很好,营养搭配很合理,来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还有哪个小组来展示自己的设计

小组二:我们组是这样设计的

师:你们组设计也很合理,营养更加合理了,有没有哪个小组没有搭配蔬菜。

蔬菜的这类营养不丰富,我们能不食用么?

生:不能,它含有维生素、矿物质,

师:(板书:矿物质、维生素等)这些也是我们食物中必不可少的。那么除了配餐,我们用餐时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我们来听专家的建议。

(出示录像)

师:要愉快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健康的身体,祝大家天天都能够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你看好了,我们今天学习的是营养配餐。下课。

点击查看更多《求平均数》三年级上册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lisun.cn/articles/2170.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