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春节手抄报资料

发布时间: 2025-07-10 13:21:44

传统节日春节手抄报资料

每年的春节都是大家非常期待的节日,不仅仅是因为春节有着小长假,更重要的是春节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没有什么是比一家人的团聚更加幸福的事情了,希望大家都能过个团团圆圆的新年。下面是关于传统节日春节手抄报的内容,**!

春节传说--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在我的家乡里,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在每个节日的背后,都藏着一个美丽的故事。春节就是其中的一个。春节是我国最热闹,最盛大的一个传统节日,我们一般称它为“过年”。

关于“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传说“年”是民间的凶兽,异常凶猛,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它就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为了赶走凶兽“年”,人们便穿上红色的衣服,在自己的房子的门上贴上大红色的对联,还在屋外放鞭炮,敲锣打鼓,“年”兽果然不敢上岸了,人们便过着幸福安康的生活。

因此,以后每逢春节,人们总是要穿红衣服,放鞭炮,敲锣打鼓,贴红对联,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在我的家乡,“春节”的庆祝活动从前一年的最后一夜“除夕”一直持续到新一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结束。

守岁达旦,喜帖春联,敲锣打鼓,送旧迎新的活动非常热闹。春节是我国最热闹的节日,也是我喜欢的节日。可以说,春节是中国最热闹,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拓展阅读

1、喜庆

大家知道吗?古时曾专指气中的立,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才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每年的都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下面是关于喜庆的内容,**!

新年对联

上联:盛世千家乐

下联:新百家兴

横批:欢度佳

上联:千年迎新

下联:瑞雪兆丰年

横批:年年有余

上联:欢声笑语贺新

下联:欢聚一堂迎新年

横批:合家欢乐

上联:共享锦绣年华

下联:相伴健康天使

横批:福如东海

上联:财源滚滚随

下联:喜气洋洋伴福来

上联:风入喜财入户

下联:岁月更新福满门

横批:新大吉

上联:大顺大财大吉利

下联:新新喜新世纪

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

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上联:高居宝地财兴旺

下联:福照家门富生辉

横批:心想事成

上联:天地和顺家添财

下联:平安如意人多福

横批:四季平安

上联:归大地人间暖

下联:福降神州喜临门

横批:福喜盈门

上联:内外平安好运来

下联:合家欢乐财源进

上联:**财源顺意来

下联:年年福禄随

上联:迎喜迎迎富贵

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

上联:创大业千秋昌盛

下联:展宏图再就辉煌

横批:大展宏图

上联:民安国泰逢盛世

下联: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上联:精耕细作丰收岁

下联:勤俭持家有余年

横批:国强富民

今天是中国最喜庆的——除夕。看,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大红灯笼,贴上了喜庆联。为迎接的到来,千家万户都焕然一新。

吃完午饭,我和弟弟拿起打火机,带上鞭炮,高高兴兴地出门放鞭炮去了。我们来到平坦的空地上,拿出花花绿绿的鞭炮放在地上,小心地按着打火机点燃导火线。“哧哧哧”导火索冒着火花,我赶紧捂着耳朵,跑到一边,眼睛盯着鞭炮。只听“啪”的一声,烟花“嗖”地一下冲上了天,在空中像花一样绽开,五颜六色,又像花瓣一样落下来。我和弟弟也乐开了花。

吃年夜饭了,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旁,有说有笑地吃着丰盛的菜肴。我最开心了,大口大口地吃着大红虾,好像要把这快乐地吃下去。

联欢晚会准时开始了,我们一家人坐在沙发上边吃水果边看电视。精彩的歌舞我们百看不厌,搞笑的相声小品逗得我们捧腹大笑。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真喜欢过年!

2、素材

是我们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之一,每年的人们都会从遥远的地方赶回家,就为了一家人团聚,所以在我们的心中,就是一个团圆的,大家一定要回家哦!下面是关于素材的内容,**!

**回家注意事项

1、出行前车辆具体检测

**回家过年,凡间都是远程自驾,所以必然要对车辆进行一次彻底的具体检测,确保车况优越才干上路。惯例反省机油、冷却液、助力油、玻璃水,重点反省轮胎、备胎胎压和轮胎磨损是不是正常,轮胎上有没有扎钉子。看看千斤顶和改换轮胎的东西是不是在车上,带一个轮胎充气泵也许有效处。再者,要仔细反省前后车灯、转向灯、喇叭、后视镜、车窗、雨刮器等部件能否任务正常,事前扫除隐患。

2、熟习车辆一切功用

远程驾驶之前要对车辆做个具体看法,这并非无稽之谈,尤其是GPS、巡航等较为复杂装备,必然要事前弄懂,不要边**边研讨,轻易费心。

城市驾驶和高速驾驶是完全分歧的概念,每辆车的低速和高速功能也天壤之别。远程驾驶之前,最好先跑一段高速,调查车辆的真实高速功能——缘由是在高速公路上驾驶或国道上驾驶常常需求逾越慢车。

假如有工夫,可先演习改换轮胎,以备不时之需。

3、检查电子设备

出行前请反省机中存储了必需的主要德律风,包罗亲属、伴侣、单元、车辆*公司、人身/**公司、救援公司等。

冬天开远程,冰雪雾天色是大敌,出行前必然要存眷沿途的天色状况,以及路过高速能否有异常情况,提前规划预备。

万一在高速上发作车祸,假如不克不及靠边泊车,人尽能够不要留在车上,由于高速上常常发作连环车祸,后面车撞上前面车形成人员伤亡的例子数不堪数!

1、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金龙腾玉宇,六出好耘田。——江南流萤《新年》

2、入才七,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思归》

3、莺啼燕语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思》

4、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5、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钱来苏《新年有感》

6、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又逢。——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7、爆竹声中一岁除,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

8、当空蛇舞龙退隐,意萌动逐苏醒。梅领群芳初破冬,风送凛冽暖渐稳。柏烟袅袅近除夕,市井喧喧忙护警。邻舍久盼得乔迁,满坐亲朋一干请。——俯睇《又新年》

9、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

10、立除夕,并为一,此事今年创见。——郭应祥《鹊桥仙(丙寅除夕立,骨。》

11、问暮鸦:何处阿戎家?——张雨《喜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

12、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回。——唐·张说《钦州守岁》

13、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晓寒峭尚欺人,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毛滂《玉楼·己卯岁元

14、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15、细草穿纱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宋·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16、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

17、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文征明《拜年》

18、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黄景仁《凤城新年词》

19、元良万世,旦彩耀神州。快意空间聚,乐心吟赋悠。——漫岗秋叶《元旦快乐》

20、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21、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病容非旧,归思逼新正。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唐·白居易《除夜寄弟妹》

22、今岁今宵尽,明年明催。寒随一夜去,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23、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宋·范成大《卖痴呆词》

24、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洺州。——唐·白居易《除夜宿洺州》

25、万炮齐鸣震九天,金龙彩凤舞翩然。神州共庆无眠夜,举盏吟诗踢踏旋!——巴松灵风《贺新年》

3、内容

进入腊月,相信很多人对于都更多了一份期待,马上就要到我们的啦,总是能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快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是最幸福的时候。下面是关于的内容,**!

1、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己卯岁元

2、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

3、海生残夜,江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入才七,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思归》

5、蜡鹅花下烛如银。——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6、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7、爆竹声中一岁除,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

8、莺啼燕语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思》

9、万物迎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10、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满降囊。——瞿佑《屠苏酒》

11、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12、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白居易《除夜》

13、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14、千门万户曈曈,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

15、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16、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7、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18、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孔尚任《甲午元旦》

19、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

20、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21、我来属芳,解榻时相悦。——李白《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22、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23、调露初迎绮,承云遽践苍霄驭。——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24、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金龙腾玉宇,六出好耘田。——江南流萤《新年》

安全注意事项

1、不要酒后驾驶

酒精会让人的自制力和视力下降,导致视线变窄、注意力不集中。在这种状态下**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反应迟钝和行动迟缓很容易导致汽车飞出路外和撞上建筑物,或者撞到其他车辆和路人。如今临近,朋友聚会更是增多,喝酒已成为无可避免的“环”,提醒大家饮酒后不要**。如果**出行,不要喝酒;参加聚会时如不得不喝,之后就打车回家或找人代为驾驶。

2、动火安全

需要燃放烟花爆竹的时候,务必联系保安员陪同,要注意选择一个宽敞的地方,注意周围是否有易燃易爆物品;注意寝室火灾,不要卧在床上吸烟,离开外出时要关闭不必要的电源,禁止寝室放置任何易燃物品;发生意外时懂得如何自救或求救。

3、财物安全

不要在寝室存放大量的现金或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出门前检查自己物品是否收好锁好;检查您的阳台、窗户是否容易让他人侵入,如翻越、攀爬等以防被盗。

4、交通安全

期间外出的人比较多,要注意交通安全;出外不要乘坐无牌无照的“黑车”,这样您的安全和权益得不到保障;有车一族请注意,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不要酒后驾车和疲劳驾车;如果需要外出必须有人结伴同行,特别是晚上不要私自外出。

5、饮食安全

建议您能注意饮食卫生、要细嚼慢咽、不要暴饮暴食贪杯。防食物中毒,尽量少在外面用餐。如果餐后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立即就医或告知你的亲人朋友或同事。

6、防酒精中毒。

饮少量低度酒一般不会产生明显的健康损害,但饮酒过量或酗酒则会危及你的生命安全。

4、过年活动精选

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庙会一向是老北京的年俗,一条街上热闹非凡,有舞狮、花会、高跷、太平鼓、小车会、五虎棍以及民间工艺、京剧、武术、杂技等专场。期间到北京逛庙会,一定会有与众不同的感受。

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海南习俗与内地大同小异,但在历史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中受到南洋“海”文化的熏陶,海南人过的习俗逐渐形成特色。正如珠江三角洲人民爱好花卉而每年举行一次“花市”活动一样,生活在松花江流域的人们,酷爱冰雪艺术,他们每年新前后也要举行隆重的“冰灯游园会”。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帝城不夜,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社会的元宵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元宵所承载的俗功能已被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我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龙,其形有九:身似蛇,脸似马,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在古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功能,而我国自古即以农业立国,风调雨顺对于生产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古人极力希冀得到龙的庇佑,由此形成了在祭祀时舞龙和在元宵舞龙灯的习俗。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元宵之夜,"以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舞龙也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样式,主要有龙灯、布龙等。龙灯也称"火龙",这是流行最为广泛的一种龙舞。这种龙由篾竹扎成龙首、龙身、龙尾,上面糊纸,再画上色彩。龙身有许多数可多可少;但必须是单数。每中点燃蜡烛;有的地方不点蜡烛,而是用桐油、棉纱或灯草做成的"油捻"。这种油捻燃烧力很持久,龙灯舞动时五光十色,始终不会熄灭。下面装有供舞者持的木柄.龙前还有一人举红色绸珠指挥龙舞。如广东阳江的《鲤鱼化龙》,灵活奇巧,善于变幻,舞龙身着可开可合的鲤鱼皮,观众起先看到的是一条条戏水之鱼,可随着明快的乐曲突然一变,鱼儿成龙,然后一条口中喷火的鲤鱼跃过龙身,象征“鲤鱼跳龙门”之意。布龙也称“彩龙”,主要在白天表演,中不燃蜡烛,所以表演时腾飞欢跃,好似江海波翻浪涌,气势非凡雄伟,别有一功。舞龙时循势连贯表现巨龙盘旋欢腾,动作非常复杂。有的地方闹元宵,各路龙灯汇集竟达百余条,队伍长达二三华里。每条龙灯还伴有十番锣鼓,声闻十里,甚为壮观。在海外,至今仍有许多华人社团保留着耍龙灯的古老,常为当地赛会演出。

点击查看更多传统节日春节手抄报资料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lisun.cn/articles/1672.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