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加几》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0 10:06:41

《8加几》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8、7、6加几是在9加几的基础上教学的,计算方法与9加几相同。用给同学们送小花引入情境教学,在此之前,学生已多次接触类似的问题,都知道解决这样的问题用加法计算,但计算起来有困难,因为孩子没有学习过类似的计算方法。所以我班学生出现了点数的算法,和接着数烦人方法,还有直接列出加法算式计算的,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由于这节课是在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对用“凑十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我让四人一组,用摆小棒计算8加几,在反馈时,我发现所有的学生用的都是凑十法,多数的学生是拆5凑8,看来学生能运用原有的知识顺利的进行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例2时,我放手让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法计算8、7、6加几,有的学生借助小棒完成凑十的过程,大部分学生直接看算式说出凑十的过程,在集中反馈时,我发现90%的学生用的是“拆小凑大”的方法,并能够完整的说出每道题用“凑十法”计算的过程,而且还有学生提出计算6+5时,除了把5分成4和1,6和4凑成10,还可以把6分成1和5,5和5凑成10,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体会到,与5相加时,拆大数和5凑十也是很简单的。

例3教学8+9我完全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前,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你能有几种方法计算8+9?你最喜欢那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这样设计意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同时进一步理解凑十的方法,体验“凑十法”的简便性和适用性。

这节课通过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学生真正体验8、7、6加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算理,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效果较好。

拓展阅读

1、8和9的减法

这一节课有习的基础,在前面已经了2—7的减法,生对怎么想减法算式得的方法已掌握得很好了。并且在前面的习中也已会看图说三句话。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例图,引导生看看图中是怎样的情景,然后引导生说用法列式的三句话,在优生的带动下很多小朋友会说,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也能说出每个字是什么意师再强调法的含义,紧接着我又引导孩子们说说减法的三句话,并列式,说说每个字的意,师生共同强调减号前面是总。完成例题后,半扶半放地让生做试一试,大部分生能顺利完成,在此又提问怎么想算式的得。后面的练一练就完全放手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了。

11月11日是光棍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谢老师以及各位兄弟姐妹能莅临我校进行研活动,我非常的高兴,遗憾的是未能献上合格的公开课,在谢老师以及其他老师的点评中,发现了自己太多的不足,现则其重点简要说明,希在以后的中努力改进。

本节课是在习了“9以内的认识,7以内减法,以及一图写二式”的基础上进行习的,通过本节课的习,生应能顺利的进行9以内减法以及根据一图写出四式,为后续打下基础。

第一个例题(恐龙图)这部分我将课件上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好像在向前爬行),结果生将其中一条减法算式理解成前面两只恐龙离开了视线,对另一条减法算式的理解造成了困难。谢老师指出,课件的动静制作应该要充分的考虑,不能单纯为了课件的美观,我将这里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无形中给生的习注入了无关刺激,给生的习造成了困难。

第二个例题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在中应不应该把如何摆规定死(同颜色摆一起),谢老师指出,这里有三个层次的作用,第一层次是为了写算式和解释算式方便,第二层次是为了说明法的意义方便,第三个层次是渗透集合的想。经过谢老师的一番指点,才发现这样一个小小的规定,还存在那么多的深层含义,以后要勤于考。

第三个例题的时候,有生在计算的时候是用手指头点点算出来的。谢老师提出手指头是如何点的,按什么顺序,一问三不知啊,惭愧。平时自以为很简单的指头也包含那么多的问在里面啊,生的件件都不应该是小事,要认真对待,到底该不该让生继续用手指来计算算式呢?

在后面的2个练习中,谢老师指出我缺乏层次性,其实练习的层次性设计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这节课的 设计中,真的忘了,一点都没有考虑到,其中有时间的关系,但更多的是自己意识的不足,练习大概可以分这3个层次吧,第一层次是基础练习,第二层次是应用练习(与生活结合),第三层次是提高练习(为下步习准备)。

谢老师还提了一个要不要设计合作交流的问题,首先是哪里合作交流的问题,某个环节要不要合作交流,有没有合作交流的必要,经过合作交流后习效果是不是有提高,是不是切实提高了生的合作能力。谢老师还提了2个建议,第一是开始时就明确要求,第二是分工要明确。

谢老师还提到了比如“不能完全按照案,在课堂上遇到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要让会倾听,不但是倾听老师的发言,也倾听同的发言”,“低年级知识,你的自我知识储备必须扩张到更高年级相似内容”,等等。

兄弟姐妹们也提出了我在这节课中的种种问题,比如备课要努力的研读材以及参,对生的提问不能咄咄逼人,合作习的时候要先说好要求等等。

也有兄弟姐妹很给面子,说我课堂顺畅,言语还不错,真是很难找到什么好的方面!

谢谢谢老师以及各位兄弟姐妹抽空来不吝赐,也谢谢我们校长以及各领导各任*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只有你们的帮助,才有明日的我!

有关8和9的减法的安排是由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重点应放在“一图四式”,且要注意材中的安排意图。慢慢培养生的理解能力,看图说话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是复习前段时间的口算题,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吸引生的注意力。例如:拍掌、猜等各种形式。在新授时用蓝猫引入,直接出示主题图,然后要求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显得有些脱节,使生不知道怎样回答。应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引导生按老师设计的程序进行。在动手摆图片过程中,应注意摆的过程,摆的路,应让生在维中操作,在操作中维。在小课堂中,应多采取不同的形式的,吸引生的注意力。做到并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而是传授想和方法。

为了使生掌握8和9的减法,使生感知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问题,培养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维能力。让生在经历合作交流与想象的过程中产生对习的兴趣,培养生良好的习习惯。

中有意识地培养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中,师应给生尽量多的锻炼机会。通过前面减法的习,生已经有了一些减法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师应适时指导,帮助生积累一些好的考方法。鼓励生不用借助具,直接看着算式写得。初步培养生的抽象维能力,提高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2、8和9的减法

《8、9的减法》是小第一册第六单元第二小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习了7以内的减法和8、9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是进一步习20以内减法的基础。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8和9的减法,望大家喜欢。

有关8和9的减法的安排是由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重点应放在“一图四式”,且要注意材中的安排意图。慢慢培养生的理解能力,看图说话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是复习前段时间的口算题,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吸引生的注意力。例如:拍掌、猜等各种形式。在新授时用蓝猫引入,直接出示主题图,然后要求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显得有些脱节,使生不知道怎样回答。应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引导生按老师设计的程序进行。在动手摆图片过程中,应注意摆的过程,摆的路,应让生在维中操作,在操作中维。在小课堂中,应多采取不同的形式的,吸引生的注意力。做到并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而是传授想和方法。

为了使生掌握8和9的减法,使生感知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问题,培养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维能力。让生在经历合作交流与想象的过程中产生对习的兴趣,培养生良好的习习惯。

中有意识地培养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中,师应给生尽量多的锻炼机会。通过前面减法的习,生已经有了一些减法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师应适时指导,帮助生积累一些好的考方法。鼓励生不用借助具,直接看着算式写得。初步培养生的抽象维能力,提高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8、9的减法》是小第一册第六单元第二小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习了7以内的减法和8、9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是进一步习20以内减法的基础。它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一开始,复习和巩固了8、9的组成,为今后熟练地口算打基础。在新课环节,我用孩子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来设立三关,在生闯关中来调动习的积极性。首先,我通过让生观察主题图,引导生充分感受“一图四式”。由于生已经有了看一幅图列出两个算式的基础,所以列出法算式相对容易一些,而列出减法算式则是这部分的难点。利用老师的语言和动作引导,让生以看图说话的方式搜集相关据,初步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其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通过摆小棒使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四式”,并掌握了8和9减法的计算方法。接着直接出示算式5+3、3+5、8-3、8-5计算,提问:你是怎样算出得的?鼓励生说出多种计算方法,使计算方法多样化(如:、想的组成与分解、调换的位置、算减法想法等)。最后,通过送信游戏和课堂练习来巩固和应用所的知识,调动生的积极性,并且让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

中有意识地培养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习习惯,特别是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并通过生说三句话以及算式中每个字所表示的意生真正明白了减法的算理。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说的还是不够,8,9的组成不够熟练,在中,引导得多,放手让孩子自己自主考的时间不够。

在《8、9的减法》一课的设计上,我将目标定为:让生掌握8、9的减法,通过经历“一图四式”初步感知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培养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能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但是这一节课上下来,却让我充满了困惑。

困惑一:生对于信息不够敏感。当我出示笑脸图时,让生仔细观察,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半天也说不到正题上来,无奈我只好又提示:“你能用带有字的话来说说这幅图吗?”才勉强让生说出图上有5个红色的笑脸,3个粉色的笑脸。

困惑二:生不会提问题。在上《8和9的减法》以前的中,我就有意识的培养生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一共……”“还剩……”这类简单的问题,但是从这节课来看,收效甚微。生还是弄不清楚什么是问题什么是答案,即使有一部分生知道却不知道怎样表述出来。

困惑三:生会计算,却说不出算法。当我出示一张口算题时,全班同都会算,但是你要问他是怎样算出来的时,大多生都说:“我是想出来的”,你问他是怎样想的,生却答不上来。

总之,这堂课是在慌慌张张中结束的。这节课开始引导生提问题和说算式的意义,用去了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时间很紧,特别是下课铃声响起之后,尽管这节课还没下课,但是下课铃声把生的注意力全吸引住了,这时,我也乱了,怕这节课的任务完成不了,匆忙之下把不该省略的部分省略了,把该省略的部分却又留了下来。

课后,我深深的感到,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孩子们感知信息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3、8和9的减法

8、9的减法》是在习7以内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材是根据一幅主题图,让生写出四个算式并计算得的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培养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生的主体性,培养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到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的乐趣。

首先让生复习和巩固7以内减法,为今后熟练地口算打基础。

然后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引入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小动物,通过设计三关,使生体验了的无穷乐趣,激发了生的习兴趣,增添了课堂情趣。通过设立三关,让生闯关这样的形式,来调动习的积极性。第一关,我让生观察恐龙图,放手让生提问题,并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让生探索出“一图四式”,并掌握了8和9减法的计算方法;第二关,通过让生摆圆片,列出四道版式并计算得;第三关,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来计算两道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最后,我设计了各种游戏活动,用来巩固和应用所的知识,调动生的积极性,并且让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

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结合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生在玩中,为生营造一种愉悦的习氛围。不仅轻松愉悦地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激发习的兴趣,体会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这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脑考的小组合作习的实践活动,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探索习,成为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感受到的乐趣。

4、8和9的减法

本节课是在

6、7的减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又有前面8和9的组成的习做铺垫,生已基本掌握了一图四式的方法,并会运用的组成知识进行相关的减法计算。

本节课的,我的设计路是:复习铺垫(复习7以内的口算及8和9的组成)情境引入(小棒图)观图提问,列式解决(据图列出两道法和两道减法算式)动手操作(摆具,写算式)课堂活动(巩固练习

成功之处:

首先,自己能够以生为主体,围绕习内容设计课堂活动,让生在说中,做中,注重生观察能力及质疑能力的培养,鼓励生大胆发言。其次,导入的设计有效的激发了生的习兴趣,生表现出较高的习积极性。再次,课堂活动的设计较符合一年级生的年龄特点,让生在游戏中练习

不足之处:

首先,在

8、9的减法时,材只是列出了其中一种摆法的四个算式,为了让生更全面的掌握

8、9的减法,我在的过程中要求生写出所有关于

8、9的减法算式,因此,显得内容较多,处理的方式上也较为单一,显得十分枯燥,导致习热情显得不高。应采用不同的活动,让生分别在列出算式,例如分小组列算式,每个组选择不的分法来列,比一比,哪个小组列得又对又快。这样既节约了时间,还调动了生的习热情,也达到了的目的。

其次,再处理根据不同的摆法列出四个算式时,让生观察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生说得过少,师的总结也不到位。没有很清晰的让生明确两个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就让生多说,在师引导的基础再说一说,充分让生通过说来进一步体会四个算式间的联系。

第三,在让生同桌合作的过程中,对生的指导还不够,有部分生,还没有积极的投入到合作交流中。就该强这部份生的指导。

第四,在中没有让更多的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就以点带面,一带而过了。应该多让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对于说得不完整的,师可以引导。

5、幼儿园大班案及《按群》及

《大班案《习10以内的顺》含》这是优秀的大班章,希望可以对您的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案《习10以内的顺》含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听辨不同的音乐角色,感受乐曲中有趣的动物形象。

2、体会音乐情节的变化,尝试用简单的表演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熟悉歌曲旋律,唱新歌。

活动准备:CD播放器、鸭妈妈和小鸡的手偶、幼儿人手1套指偶、幕布台。

活动过程:

一、音乐欣赏《农场里的临时妈妈》

1、讲述故事《农场里的临时妈妈》(手偶配合讲述故事前半段)。

引导语:农场里住着许多的动物朋友,他们之间经常发生一些有趣的事,今天,我就来讲一个发生在农场里的故事。听好了,我要开始讲了。农场里住着鸡妈妈和它的孩子,他们的邻居是鸭妈妈和他的孩子。有一天,鸡妈妈要出远门于是请鸭妈妈帮它照顾孩子们,鸭妈妈很热情的答应了。鸡妈妈走了,小鸡们和小鸭们一起玩。小鸭在河里游泳,小鸡们岸上看着他们可羡慕了因为小鸡不会游泳。这时鸭妈妈到池塘边来孩子们回家,于是小鸭们上了岸和小鸡们摇摇摆摆回了家。到了家,鸭妈妈发现小鸡的量不对少了一只。于是他就回到池塘边寻找,原来啊!有一只小鸡因为很羡慕小鸭游泳的本领正站在池塘边者小鸭游来游去的动作呢!鸭妈妈大声叫小鸡回家,可是小鸡不愿回去。鸭妈妈大步大步走上前想把小鸡带回去,小鸡看见鸭妈妈来了它连忙向前跑,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

师:谁听出来了?刚才老师讲过这段音乐讲的谁和谁的事?(可以提示故事里有谁?)

幼:鸭妈妈、小鸡

师:音乐里,哪里是鸭妈妈的声音?那里是小鸡的声音?你能听出来吗?我们来听音乐。(单放小鸡和鸭妈妈的音乐引出手型动作)听了音乐,猜猜看小鸡和鸭妈妈发生了什么事?

幼:小鸡在跑,鸭妈妈在后面追.

师:我们再来仔细听音乐,这次我要请出小鸡和鸭妈妈,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幼儿听音乐师用手偶表演)音乐听完了,谁听出来了,音乐开始小鸡和鸭妈妈在干什么?

幼:小鸡在跑、鸭妈妈在后面追。

师:你们能不能一下小鸡在跑,鸭妈妈在追这个动作。(放小鸡和鸭妈妈师指导)表演的真好,老师跟你们好吗?准备好了吗?小鸡呢!鸭妈妈呢!不过我有个要求哪里是小鸡在跑,哪里是鸭妈妈在追?请你们用动作大胆表现出来。(放音乐老师带领幼儿动作在小鸡落水停下)

师:小鸡怎么了?

幼:掉*里了。

师:小鸡掉*里会发生什么事?接下来我们继续听音乐。

师:小鸡掉*它发生什么事?

幼:喊救命

师:喊救命时小鸡的声音会怎么样?

师:为什么这么大声?

幼:希望鸭妈妈来就它。

师:小鸡叫救命时声音是一直很大声吗?有没有变化?听听看。(放小鸡落水音乐)

师:小鸡叫救命时声音是一直很大声吗?一起来听听看,为什么声音会一会大,一会小呢?

幼:透不过气来。

师小结:音乐当中会告诉我们许多的讯息,小鸡的声音一会大一会小说明小鸡掉到水里透不过气来,它会被淹死吗?我们来一起听一听。(放谢谢你音乐)

师:小鸡被淹*吗?

幼:小鸡被就起来。

师:小鸡被救起会说什么?

幼:谢谢你。

师:我们听听音乐里小鸡是怎么对鸭妈妈说话的?仔细听听,(放最后的音乐)谁来小鸡说话的节奏?小鸡的这个声音是什么意

师:故事讲完了,音乐也听完了,有趣吗?想不想再听一遍,我们请出小鸡和鸭妈妈跟着音乐一起来表演,小鸡准备好了!鸭妈妈准备好了?小朋友你们准备好了吗?(放整段音乐)

师:表演的怎么样?那有没有哪位小朋友想一起表演呢?

师:还有没有谁想来的?在正式表演之前,我们把小鸡和鸭妈妈的动作练一练,好吗?看看你们的小椅子底下有什么?(小鸡、鸭妈妈、幼儿左右手各带一个)

听音乐和老师一起表演,想不想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呢?带上我们的小鸡和鸭妈妈到外面表演吧!

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量关系并体验到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活动中,我们重视挖掘生活中蕴含的习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与游戏活动相适应具有探索性和时效性的环境,尝试通过在日常生活,适时利用和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幼儿能在师创设的童话世界、儿童乐园、愉悦的操作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习,得以全方位亲近、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在主动性,感觉到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知识,引发对的兴趣。

大班案《习10以内的顺》含这篇章共5422字。

点击查看更多《8加几》数学教学反思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lisun.cn/articles/1204.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