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模板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29、掌声》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这种对话就是情感的互动、心灵的呼应和思维的撞击。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以“爱”为教育主线的课文。因此,我抓住情感这条主线,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研读语言,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英子的情感变化,进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我立足文本而又超越文本,让学生在情境诵读中入情,在切身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华,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3、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通过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2、复习几个重点句子。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直接揭题导入,尽早把学生引进文本,复习读好句子,为读好课文、分析课文作铺垫。]
二、前后对比,整体把握
(一)理解英子给人的最初印象。
1、英子最初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2、指导读段。
(1)哪里看出她文静(或忧郁)?体会“总是”、“默默”。
(2)她为什么那么文静、忧郁?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理解英子最后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
1、英子后来又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2、指导读段。
(1)出示自然段,提问:哪里看出她性情开朗?
(2)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情境,领悟到人物的喜悦。]
(三)小结质疑:引导前后对比,提出问题,过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学习第一自然段与第四自然段,通过人物形象的前后对比,整体把握人物个性,吸引学生深究其前后变化的原因,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为深入文本学习作铺垫。]
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
(一)初步感知:是什么使英子有这么大的变化?
[设计意图:故事往往都有一个核心点,它能够贯穿故事的各个环节。本文的核心点是“掌声”。所以我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个核心点,利用这个线索来组织文本的学习。]
(二)抓住重点,指导读懂第三自然段。
1、默读: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划出来,把你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梳理)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出示1、2句:
A、“犹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犹豫”? “犹豫”时表现怎样?
B、她为什么“终于”走上讲台?心里怎么想的?
C、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联系上下文理解“终于”,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引起共鸣,为体会第一次掌声给文中人物的激励作用起着很好的铺垫。]
(2)提问:从英子走上讲台那一刻起,同学们共响起了几次掌声?
A、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响起来的?是怎样响起来的?不同寻常的掌声表达了什么?假若你是鼓掌的同学,你会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把学生放置到情境中,并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加深对人物的认识。鼓掌时从英子同学的角色来换位思考,这样既加深对人物的印象,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
B、英子为什么流泪了?
C、指导读句。
D、第二次掌声是在什么时候响起的?同学们为什么又一次鼓掌?
E、这时候英子有什么表现?她可能会说些什么?
F、师范读,学生反复朗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个性化阅读又是一种体验性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指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体验课文情感。在教学中欣赏,在欣赏中教学。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欲,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乐学善思。]
四、联系生活,升华主题
1、同学们的掌声改变了英子,是因为这掌声里有爱心。
2、在你们的生活中,你有得过掌声吗?你给过别人掌声吗?
[设计意图: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体验。]
3、过渡:是呀,当别人需要你的掌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4、读英子给我写的信,给英子回信(先说后写)。
[设计意图:在这里创设了一个给英子回信的情境,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平等对话、情感宣泄的平台,让学生在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大胆地交流。学生在交流感悟中彼此接纳,相互分享,在交流感悟中,学生也形成了自我的超越,形成了对“掌声”的独特理解。人人需要掌声,“掌声”永远地留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五、作业布置,积累语言
1、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本课作业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重感悟、重积累的教学理念,结合课后练习的第一题和第三题的要求而设计的,让学生在背诵中不断深入感悟、积累语言。]
忧郁
英子 鼓励 赞扬
开朗
[设计意图:本课板书以文中人物英子的前后变化及其变化原因为线索,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力图中心突出,简洁明快。]
拓展阅读
1、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白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认识“鹭、嫌”等7个生字,会写“鹤、宜”等10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出示课件3)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白鹭》也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出示课件4)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课件5)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同时也是在扫清阅读的障碍,为接下来的理解分析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清田独钓图。(出示课件7)
清晨望哨图(出示课件8)
黄昏低飞图。(出示课件9)
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
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总结:
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打下基础。】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
六、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生字词。
【设计意图:背诵优美的段落,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字词。
1.这个xiá zi( )里装着一只kǒu shào( ),那是老师送给我的礼物。
2.这里的水是清澄的,因此,bái hè( )非常喜欢在这里停留。
二、选词填空。
嗜好爱好
1.打篮球是我的( ),因为打篮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增进大家的友谊。
2.他有吸烟这个不良( ),因此身体很不好。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仿写比喻句)
xxxxxxxx是xxxxxxxxxxxxx。
2.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_
四、“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感受。
【答案】
一、1.匣子口哨2.白鹤
二、1.爱好2.嗜好
三、1.我们祖国的花朵
2.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四、示例:美往往蕴含在常见的事物中,我们往往因为常见而忽略。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常见事物中的美。
2、坐井观天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中的“观”、“际”、“沿”,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坐井观天”、“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少,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
3.角色朗读,以读促悟。
4.想象说话,续编故事。
1.重点:读懂课文,理解内容。
2.难点:理解寓意。
三、教具准备:
课件、头饰
2006.4
六、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2.识写生字。
一、谈话引题,提出要求。
《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学懂课文就要求做到:会读故事、会讲故事、明白道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坐井观天》。齐读课题。
二、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理解:坐井观天、井沿、无边无际、大话(分别结合图直观理解、说话理解和结合生活理解)
三、默读课文:
(一)想一想:
1.故事讲了谁和谁?
2.他们在争论一件什么事情?(教师随机板书)
3.你们是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对话)
(二)找一找,说一说:
青蛙和小鸟之间有哪些对话?分别用和﹏标出来。
四、分角色读一读。
1. 小组读。
2. 指名表演读。
五、思考、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1.青蛙和小鸟它们认为天有多大?
2.它们为什么这样认为?
3.你认为它们谁说得对?为什么?
4.你觉得天有多大呢?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学会全面看问题。联系已学古诗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5.总结寓意:(略)
过渡: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只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也感到有必要出去看看。于是它和小鸟来到了天空,看到了田野、草原、大海……(课件出示)以后又发生了很多的故事。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讲讲,好吗?
六、想象说话、续编故事: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不愿再做井底之蛙了,于是央求小鸟带它出去看一看。
1.它们来到(天空、田野、草原、大海……)看到了(植物、小动物……)
2.青蛙想什么?青蛙说什么?小鸟又怎么说?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七、课外作业:
把你讲述的青蛙出井后发生的故事写下来。
青蛙 井口那么大 目光狭小 见识少
天有多大?
小鸟 无边无际 目光远大 见识多
3、学校政教处第二学期工作计划模板ppt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重要思想和“xx大”精神为指针,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中学德育大纲》为依据,在发扬砺青中学德育工作优良传统的同时,面向时代发展和当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追求卓越、创建有砺青中学特色的德育工作新模式,为把学生培养成*方向明确,身心和谐发展,个性特征鲜明,又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重点及措施
1、认真学习现代德育理论,进一步明确现代德育的内涵,不断探索德育的科学规律,将德育的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有机结合起来。统一思想,明确重点,分层细化,从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着手,高效、扎实地开展德育工作。
(1)以*的“十六”*为动力,加强以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要谈素质,思想*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高一年级要以集体主义*,以日常行为习惯为具体内容,尽快建成10个集体荣誉感强、学风正、行为习惯良好的班集体;高二年级要以热爱社会主义*,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进一步端正学风,狠抓五项常规要求,全身心投入学习;高三年级要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同学们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2)进一步落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化基本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本学期,学校继续开展“如何做到自尊、自立、自强”系列主题活动,届时将通过主题班会、征文、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在自主参与中引导学生将法纪教育、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素质,激励学生争做文明中学生。
(3)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新课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之一。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品质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成功。当前在青少年学生当中有心理障碍、心理偏离的比例日益增加。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努力充当学生的心理健康*者、指导者的角色,特别是毕业班班主任更要努力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2、以主题活动、系列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创学校,树文明校风,做模范学生,炼创新能力”为主线,继续加强对系列教育活动的谋划、组织和实施,力争做到形式新颖、内涵丰富,以形成既生动活泼又成效明显的思想工作新局面。
(1)根据《按年级分层次系列教育活动》的安排,本学期各年级系列教育活动的主题分别是:高一年级,做到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基本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相结合,做到自立自强;高二年级,爱砺青爱祖国,做模范争一流教育;高三年级,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立志成才教育。各年级各班级应以上述主题*,精心谋划,认真实施。
(2)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江*说:“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放眼世界,走向社会,关注生产、生活实际,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结合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政教处将组织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其次,学校将进一步抓实和完善“双休日”青年志愿者活动。 (3)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所有现有条件,精心设计主题班会,增强班会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团委、学生会负责的广播站在转播新闻节目的同时,应增加自制节目的长度和质量,创出品牌,打出知名度。
3、常规管理工作面广量大,任务繁重,是对学生进行基础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手段,任何时候都应抓紧、抓实、抓好。
(1)本学期我们要继续抓好学生宿舍的环境卫生管理以及优美校园环境管理,我们要在*总支、校长室的领导下,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协同合作,与教务处、总务处齐抓共管,责任到年级、班级,真正做到思想重视,严格管理,到岗到位,为创精品管理学校,创洁净、文明、优美的校园环境而不懈努力。
(2)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核心、关键,班主任要充分重视自身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的提高,首先要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明确班级管理目标,围绕目标,在抓实常规,严格管理的同时,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创出管理特色。其次,班主任要加强自身修养,注意自我形象的言传身教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江*说“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上、道德品德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3)认真抓好“四项评比”工作。“四项评比”(室内卫生、公共卫生、自行车排放、考勤)工作是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班主任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按校长室要求加大管理力度,使我校精品化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在校长室领导下,政教处将会同有关人员加大检查力度,力争使“四项评比”更加科学、合理、规范。
4、继续认真开好“三会”,使“三会”制度化,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合力作用,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同时继续抓好民主法制教育,切实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争创“平安砺青”作出贡献。
(1)要认真开好班会、班主任例会、教师例会。班会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主阵地,班主任要精心设计并认真填写好班会课设计方案,半学期一查。为此,班会内容应是班主任例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年级组长要有详细记录,要分析掌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思想状况,要充分利用班主任集体办公的有利条件,保证定时定地召开,有布置,有检查。
(2)年级
的家长会、学生大会要改进开法,注意实效性,要有详细记录,开会的整套资料(包括开会通知、发言稿等)要复印交政教处存档,年级组长收齐,同时要增加班级的小型家长座谈会次数,加强邀请校友、企业家等来校与学生座谈的工作,以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教育的合力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sun.cn/articles/10690.html